小水利蓄水 数万群众有水喝
17座水库干涸,2.5万亩农田受灾,一场场抗旱“战役”打响——
3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的新街水库,只见村民绝望地站在干涸的库底,龟裂的地面让人触目惊心,数十条皮管子伸向库底仅剩的十米见方的水潭,吸食水库最后的“血液”。
连续近180天无有效降雨,造成攀枝花市旱区水库、水池等水利设施蓄水严重不足。据攀枝花市水务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旱区水库干涸17座,浅井干涸5594口,1.9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5万余亩小春作物受影响,其中成灾2.5万余亩,绝收0.8万余亩。
受自然条件影响,攀枝花十年九旱。今年,该市提早行动,明确了“先保人饮、后保生产”的抗旱原则,制定“蓄、引、提、调、送”并举的开源措施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节流措施,通过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重点乡镇的人畜饮水问题。
□本报记者 张通 刘旭 文/图
开源:打井送水各尽其能
3月23日上午,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立柯村,村民汪技云守在山下的一口水井边,电机将水从井底抽出,通过100多米长的皮管输送至山上家中的小水窖。“有了水井和小水窖,吃水不愁了。”汪技云说。
近年来,该市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已建成的蓄引提设施常年实际供水量34265万立方米。“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但如果没有水源,用水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攀枝花市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曾建泉说。
今年初,攀枝花市提前部署,发动群众利用打井、提水等各种手段,将小水池、小水塘、小水窖蓄满水,确保人饮安全。同时,近年建设的抗旱水源工程逐渐发挥效应:大竹河水库工程保证了3.6万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盐边县红格镇应急供水工程解决了红格集镇及周边村组2万多人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太阳能提灌工程解决了波西村箐头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除了水利设施,对于饮水困难群众来说,送水则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3月24日下午,仁和区平地镇平地村党员服务队用水罐车给饮水困难群众送水。仁和区水务农机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动员各基层组织成立了“党员抗旱救灾先锋队”、“青年抗旱救灾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为受灾村组送去生活用水,检修抗旱器具,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困难。
节流:节水灌溉遍地开花
仁和区平地镇迤萨拉村成片的葡萄基地郁郁葱葱。“采用高效节水灌溉后,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葡萄生长和品质有了保证。”平地镇水管站站长起世祥介绍说,迤萨拉村建有180米和150米深井各一个,但水量无法满足万亩葡萄基地的用水需要,去年10月基地启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修建了滴灌设施和管灌设施各1000亩,今年4月中旬将全部建成投用。
连年干旱导致仁和区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今年,该区成功纳入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行列。
据介绍,该区2012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8965.62万元,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完建进度为75%,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完成30%。
针对当前干旱形势,仁和区充分利用广播、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记者在大龙潭乡到平地镇沿途村组看到,为保证果树成活,村民们采取了“薄膜保水”等节水措施,不少村民自己出资购买滴灌设施,与水井相连,实现节水灌溉。
新闻推荐
根据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法律、法规,盐边县财政局(以下简称“转让方”)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盐边县中沟湾尾矿库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下简称“转让标的”),...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