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三方调解:让“医”“患”都服气

四川日报 2012-11-22 17:24 大字

盐边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两个月来成效明显——

□本报记者 张通

11月19日,记者来到盐边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所在地——盐边县桐子林镇司法所。由于刚成立不久,医调委共用该所司法调解室的办公设施。在医调委主任王甫成看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医调委能够有效保证医疗纠纷处理的客观公正。

两个月前,医调委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攀枝花市首个医疗纠纷专业性调解组织,当地群众有了调解医疗纠纷新渠道。两个月来,医调委已成功调解医疗纠纷2起,涉及金额近4万元。围堵医疗场所,辱骂医护人员……以往这些医疗纠纷中常出现的极端行为,如今在盐边县正逐渐减少。

专职调解员+专家库

“医调委既不代表医疗机构,也不代表患方,是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患者之外的第三方调解组织。”医调委主任王甫成告诉记者,目前医调委共有18名专职调解员,他们当中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司法助理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等。

除专职调解员外,医调委还成立了由22名法学、医学、药学等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库,作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智囊团”,对重大疑难医疗纠纷“把脉问诊”,为纠纷调查、评估和调解免费提供专业技术、法律咨询服务,纠纷当事人可以在专家库中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专家。

王甫成介绍,医调委工作职责主要有:接受医患双方的申请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及时排查医疗纠纷隐患,并及时向医院及相关部门反馈情况,提出防范意见建议;接受当事人法律、医疗方面知识咨询等。医调委还在渔门镇设立了北部调解室,方便群众就近咨询。

参照法院开庭程序

盐边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后,前来咨询的群众逐渐增多。一个月前,医调委成功调处一起医患纠纷,为今后的调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9月3日,盐边县国胜乡的陈某在该县一家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术后婴儿出现重度窒息等病症,同时产妇伤口出现积液,医院为其做了二次复合手术。患方认为医院在治疗中存在过错,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医调委接到调解申请后,立即打电话与双方沟通,稳定患者情绪。10月21日,医调委组织3名专职调解员和2名专家,参照法院开庭程序,安排了专门的书记员进行全程记录,患方还邀请了委托代理人。

参加此次调解工作的医疗专家李建明回忆,调解开始后首先由医患双方进行陈述,随后专家对医疗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说理,调解员采取分别说服等方法,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调解过程中,科学分析医疗过程,对双方心服口服达成协议起到了关键作用。”李建明说。

调解协议签字后,患方将滞留医院的婴儿接回家,医方也在3日内支付给患方3.6万元经济补偿。

探索

建立调解长效机制

由于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还是个新鲜事物,医调委还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

王甫成坦言,医调委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调解流程和规章制度,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调解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医调委计划在今后一些复杂、疑难、矛盾大的案件上采取听证会形式,选择专职调解员和专家方式也要更加合理,此外设置专门的调解室。

由于不收取任何费用,医调委自身运营面临困扰。“专职调解员和专家都是义务奉献,这并不利于医调委长远发展,建议财政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参与调解的人员给予一定补助,同时满足日常办公基本需要。”王甫成说,要建立长效机制,医调委将邀请更多、更高水平的专家加盟。

“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患者在医学认知上的欠缺是调解工作的一大难点。”专职调解员黄国辉建议,今后要定期对专职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医疗、法律等知识储备和沟通技巧,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

新闻推荐

边徒步赛 边赏美景

2012年12月29日至2013年1月1日,2012中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二滩至格萨拉山地徒步大会在盐边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领略了攀枝花冬日暖阳和美丽风景。据了解,盐边县2010年首...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