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发力做好俚濮彝族刺绣传承

攀枝花日报 2021-09-28 02:04 大字

本报讯(汪秋融 记者 王南桢)随着现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掌握当地俚濮彝族刺绣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极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平地镇从群众参与、课堂教学、展演宣传“三点”发力,扎实做好传统民族手工艺保护和俚濮彝族刺绣传承工作。

平地镇迤沙拉村被誉为“中国俚濮彝族第一村”,当地彝族服饰多为手工制作,颜色鲜艳多彩,做工细致精美,手法繁复多样。迤沙拉彝族刺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替代人工生产、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当地年轻人基本不穿彝族服饰,“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也已成为历史。对此,平地镇党委政府通过建基地、搭平台,引领俚濮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推广宣传等形式,展现俚濮彝族刺绣的魅力,努力将这一传统民族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好。

以群众参与为立足点。在迤沙拉村成立手工艺协会和俚濮彝族刺绣协会,吸引众多手工艺爱好者加入。自2020年以来,协会已开展“灵活居家就业”妇女手工培训10余次,参与人数达1500余人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邀请村里老手艺人为协会成员传授彝绣技术,不断提高成员技能。

以课堂教学为关键点。将“非遗”带进课堂,学校美术组教师走进迤沙拉采风学习、整理归纳资料、设计工作坊logo,创建了“俚濮彝绣工作坊”,充分利用午间半小时和周四下午兴趣班时间,组织兴趣班同学学习俚濮彝绣中四大类绣品的“纹样、颜色、针法”等文化与技巧。通过将传统彝族刺绣纹饰纳入美术课程、邀请老手艺人到“爷爷奶奶一堂课”的课堂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了解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术,感受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力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传统民族手工艺保护和俚濮彝族刺绣传承的生力军。

以展演宣传为发力点。采取“媒体宣传+节庆活动实物展示、本地设点+外地巡演”的模式,把各种节庆活动和展会作为宣传展示迤沙拉俚濮彝族刺绣、手工编织产品、吸引客商、拓展商机的平台。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彝族火把节、迤沙拉姊妹节、葵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特设俚濮彝族手工艺品销售点;积极参加仁和知时节·巧市等系列活动;借助平地中心校参加省市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外地巡演等机会,将传统俚濮彝族刺绣、服饰带入大众视野。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人感受到俚濮彝族刺绣的魅力。

新闻推荐

心中的“迤沙拉”

□朱国文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古时是南丝绸之路的驿站,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睹其“芳容”一直是我心中的梦...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