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化石”攀枝花苏铁让路 矿山放弃开采损失过亿,值!
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航拍图复绿前光秃秃的山
最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钢石灰石矿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郁的绿色。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开采石灰石矿留下的矿道及灰白色的痕迹正在慢慢消失,逐渐被绿色覆盖。
看着矿区的变化,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职工陈泽轶感慨颇深的同时,也深感欣慰。从由曾经的采矿工人到如今矿区的绿色“管家”,陈泽轶等人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变化源于对攀枝花苏铁的保护,源于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让路”,矿业公司舍弃了30年的矿山开采,攀枝花西区、苏铁保护区和攀钢矿业公司共开展生态修复,投入资金近1亿元,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曾经裸露的矿山,如今披上了绿装。
今昔对比
昔日裸露的矿山 如今已绿意盎然
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区就在攀枝花苏铁生长的山头下方。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8亿年前,作为植物“活化石”,与平武大熊猫、自贡恐龙化石一道被誉为“巴蜀三宝”。“苏保区”总面积1358.3公顷,有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也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沿着崎岖的山路行经石灰石矿区,曾经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的“工业开采”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突兀的山石、开采运输的矿道等依稀保留着曾经的印迹。不过,这些痕迹正在逐渐“消失”。一株株攀枝花树、异木棉、凤凰树、三角梅、爬山虎、清香木、小叶榕等错落分布在矿区的绿色植物正在茁壮生长,逐渐形成一片多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区。
投入巨大
石灰石矿山修复
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
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1970年,攀钢石灰石矿建成投产。1983年,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成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石采场征用的土地,大部分都在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渐入人心,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大前提。位于西区的石灰石采场是攀钢矿业公司的一项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石灰石矿山尚可开采30年左右。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算了一笔账,矿山退出之后,企业损失预计过亿元。“在生态利益与经济效益方面,攀钢矿业公司坚定地选择了前者。”2017年5月,石灰石矿采场1267米水平以上的开采活动停止。2018年10月26日,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开采作业、全部退出苏保区。
石灰石矿的职工们在告别了昔日的采场后,随即角色转变,从“采矿者”成为了矿山的“恢复者”。矿山上缺土,就拉土上山;缺水,就建提灌……在艰辛的植绿行动中,昔日的矿山逐渐变“脸”。2019年10月20日,生态恢复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目前,石灰石矿山修复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成162千瓦光伏提水灌溉工程,抽水260万立方米,建立了覆盖整个修复区的绿化浇灌系统,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
下定决心
要当好生态恢复区的
3年“管家”
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说,如今,企业一方面通过扩大采购半径、推进战略协作等措施满足矿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将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加强竖窑生产管控,提高石灰石矿产品适应性等方式优化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购矿成本增加的同时,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矿山生态恢复,这笔账怎么算也是一笔“亏本账”。但在企业看来,眼下的损失和投入是值得的。一方面,山体绿了;另一方面,攀枝花苏铁也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目前,攀钢矿业公司成立了植被恢复管护领导小组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筹集资金用于植被恢复后期日常管护,确保3年后栽种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石灰石矿安全环保室主办唐旭彪介绍,下一步工作中,他们将继续落实好生态恢复长效机制,“当好生态恢复区的3年‘管家’。”
罗本平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总发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国际象棋。□谢清明本报记者王南桢文/图10月23日,在攀枝花市2019—2020学...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