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 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普惠于民
莲花幼儿园。古筝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仁和区领导关心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情况。仁和区民族中学射弩队在省民运会上获奖。传统节日主题教育——包粽子。东风小学一角。大田中学板凳龙表演。平地镇中心学校学生在上信息课。表彰教师。国学大会现场。足球比赛。大河中学射箭队训练。幼儿大型区角游戏。学前教育新增学位1560个,12个乡镇均建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3950个,新增寄宿制学校床位2280个……近年来,家住仁和的群众清晰感受到了身边教育的发展变化。
教育,是着眼明天、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最大的民生。仁和区委、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紧紧围绕“幸福仁和 品质教育”发展目标,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向生本、质量至上、内涵发展、一校一品”工作理念,以质量提升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仁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体系覆盖城乡。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蓬勃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艺体教育成绩喜人的良好局面。
改善条件 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项,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往往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兴衰。近年来,仁和区委、区政府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近3年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教育专项资金22717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新建的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和莲花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近几年,累计投入1109.5万元,配置392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交互式液晶一体机,“班班通”建成率达91%;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校园网络建设、学校多媒体教室、互动教室装备建设;已实现区内中心校以上学校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区学校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完成率达100%,教育信息化体系已基本建立并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在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的同时,仁和区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足额落实培训经费,教师的培训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加上生均公用经费的5%纳入预算。逐步形成了“以校本研训为主,国家、省、市、区集中培训为辅”的教师培训一体化网络,确保了教师培训率100%的目标,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建立了教师表扬激励机制和终身从事教育荣誉制度,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表扬活动,树立教书育人先进典型。3年来,共表扬区级优秀校长、教师和各类先进教育工作者近百名。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考、高考改革相关政策,推进全区中考、高考改革。为提高课堂效率,建设高效课堂,仁和区教育局提出了“重拳课堂,聚焦均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性学习为本位”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大力转变校长观念、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各校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强化生本教育理念等工作,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逐步体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的生本理念,逐步落实了“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大方法;逐步体现了“三生三学三导”的核心原则。2018年12月《仁和区义务教育阶段推进深度课堂建设》被立为市教育体育局第二批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之一。
分类施策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补“短板”。近年来,仁和区积极争取上级对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实施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工程14个,完成投资3862万元,建设园舍10978㎡,活动场地3320㎡。新增学位1560个。新建了务本乡、啊喇乡等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仁和区12个乡镇均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缓解了乡镇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并且依托农村村小教学点开办学前班,较好地满足了农村适龄儿童就读幼儿园的需要。2012年以来,仁和区还在主城区规划建设了仁和区幼儿园和润分园、莲花幼儿园和仁和区幼儿园沙贝路分园,新增教学班27个,新增学位810个,逐步满足了城区适龄儿童就读公立幼儿园的强烈需求,缓解了幼儿入园难的矛盾。义务教育促“均衡”。2014年以来,全区实施义务教育建设项目48个,新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3950个,新增寄宿制学校床位2280个。2018年9月,仁和区投入1.3亿元新建的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投入使用,今年3月,投入5000万元重建的四十九公里小学也全面完成建设。通过建设一批教学楼、综合楼,使城区优质学校的办学能力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而导致的城区大班额问题将逐渐消除,进而补齐了学校发展中的短板,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普高教育重“优质”。作为区内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大河中学已成为攀枝花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大河中学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高考成绩连续13年稳居区县第一名;先后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校风示范学校”“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省民族地区校本研修基地校”“省学生示范食堂”“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6年3月学校高分通过“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现场评估和验收,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民办教育抓“规范”。2018年以来,仁和区民办教育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目前有民办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5358人;有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27所,参加培训学生2662人。在办学过程中,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监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向家长公示了办学承诺书、“十要十不准”、收费公示、课程表、收费周期、教师资质、招生对象等,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安全方面定期对学校场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排查出的问题,并做好工作记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大投入 教育公平普惠于民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寄托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切,也承载着众多贫困家庭和孩子的梦想。自2009年以来,仁和区不断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学费奖补各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实现了学前减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三免两补”、普通高中免学费、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和中职民族学生免学费等资助政策。2018年,全区安排落实学生资助补助资金4688万元,惠及学生2.5万人。特别是10年来,为就读大学的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受益学生从2009年的83人增长至2018年的755人,贷款人数增长了9倍。在工作中,区教育和体育局严格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的认定依据和认定程序,严格落实提前告知、个人申请、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严禁“暗箱操作”。确定资助对象,确保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也不让不该享受资助的学生受到资助。
精彩纷呈 特色教育彰显品质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仁和区各学校以17所乡村(城市)少年宫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了本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项目。大龙潭乡中心学校、平地镇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获四川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荣誉称号。总发乡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在中国西南协作少儿国际象棋获省级团体一等奖,拍摄的《我有一个家》活动视频荣获省级二等奖。在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现场展演活动中平地镇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彝族歌舞包揽了省级一、二等奖,东风小学城市少年宫获省级二等奖。仁和区少年宫面向不同层级学生,通过开设艺体、技能、文化等吸引力强的课程,切实丰富了城乡学生的课外教育,真正达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文养德培养目的。科技创新成绩喜人。科技创新教育是仁和区历年来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参与广泛、影响力较大的特色教育活动,形成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模式。近年来仁和区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三等奖1个、省一等奖10个、省二等奖37个、省三等奖41个。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国家一等奖6个、国家二等奖1个、国家三等奖2个、省一等奖66个、省二等奖63个、省三等奖40个。学校体育成绩显著。目前,仁和区成功创建3所城区、1所乡村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校、4所阳光体育示范校、1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承办了“2017年四川省中学生女子篮球赛、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篮球比赛”“全市国家级俱乐部健身操大赛、全市学生舞蹈大赛”;组队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射箭比赛,斩获六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两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打破了射箭项目成都市一直金牌第一的记录。组队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第十五届民运会射弩比赛,获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最佳成绩。艺术活动成果丰硕。仁和区以“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受艺术”为宗旨,不断为广大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在努力实施“一校一品”艺术特色工程的同时,有力推动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发展,成功打造了平地镇中心校、大河中学、总发中心学校、东风小学、大田镇中心学校、民族中学、西路小学等一批省、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每年举办以“仁和阳光·七彩童年”为主题的全区少儿才艺大赛、文艺展演及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至2019年,仁和区举办校园艺术节22届,合唱节5届,少儿才艺大赛6届,广场公益展演5届,“仁和阳光·七彩童年”项目已成为艺术教育的又一品牌。未来,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在“宜人新城、产业新区”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坚持“五区协同”、城乡融合,以改革的思路和全球的视野,紧紧围绕重点改革任务,抓机遇、建平台、引项目、抢人才、优机制,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打造区域教育高地为着力点,主动作为、深化改革,进一步优配置、强师资、提质量,以奋起之笔书写仁和教体事业新篇章。
□谢清明谷天友本报记者王南桢/文
本版图片由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9月3日,“攀枝花家政服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该公众号是攀枝花市打造的一个规范、安全、透明...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