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原点”弘扬历久弥新的“三线精神”

攀枝花日报 2019-08-07 06:30 大字

“兰尖故事”博物馆里展示的常隆庆与大攀枝花树合影照片。 (资料图片)兰尖矿区矿山路旁保留的当年储水用的蓄水池。 (资料图片)□罗本平 本报记者 梁隽

1958年3月,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把攀枝花作为三线的大后方开发建设。

毛主席询问:“那里叫什么名字?”

当时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说:“因为那儿有一棵巨大的攀枝花树,地质队就在地图上标注为攀枝花。”

毛主席说:“那就叫攀枝花吧。”

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关于攀枝花城市名称由来的故事,与此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攀枝花城市发展的雏形“七户人家一棵树”。

“七户人家一棵树”指的是哪片区域?那棵巨大的攀枝花树去哪儿了?攀枝花的“城市原点”在哪儿?

寻访旧址实地考察老建筑仍在

近日,记者走进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因为“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故事就诞生于此。

据了解,1954年开始,西南地质局组建508地质队开展铁矿勘探工作。地质队在一棵巨大的攀枝花树旁的平地上搭帐篷、砌干打垒作为驻地。为了做好后勤服务,攀枝花最早的邮局、供销社、人民商场等也在巨大的攀枝花树旁建起,这是攀枝花城市的雏形。

历史难忘,痕迹仍在。

在瓜子坪街道小攀枝花片区,一棵直径约三四十厘米的攀枝花树茁壮生长。在树的左右两侧,还有一些老建筑,虽然已经破旧,但依然能清晰辨认出是当年的邮局、供销社、人民商场等。

“那片区域就是原来‘七户人家一棵树’的位置。”瓜子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钱林宏讲述,通过拜访市委原书记孙本先同志及辖区内众多三线建设人物,并邀请市文物局局长张鸿春、市决资委专家刘胜利、市政协提案委原副主任罗毅、市文艺创评室普光泉、攀枝花学院李顺等专家学者到兰尖社区实地考察、走访居民、研讨论证以及委托攀枝花墨班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论证,目前已证实当年常隆庆发现铁矿石时的攀枝花树旧址就在东区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

昔日大树仅留下照片上的记忆

握的资料中,通过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七户人家一棵树”故事的发源地就是小攀枝花片区。

在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兰尖故事”社区微型博物馆内,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这张照片中,一棵巨大的攀枝花树下站着一个人。“这棵攀枝花树,就是‘七户人家一棵树’的那棵。树下的那人,就是发现钒钛磁铁矿的常隆庆。”兰尖社区副主任罗小琴讲述,照片拍摄于1940年,当时常隆庆带队到金沙江沿线找矿,夜宿在攀枝花树旁的罗家。晚上散步时,常隆庆在树下发现两块铁矿石,从而发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他惊喜万分,在树下留影纪念。

遗憾的是,照片中的大树已经意外损毁。

如今,这张照片成为了证明巨大攀枝花树存在的直接证据,也是“兰尖故事”社区微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重现历史让消失的攀枝花树“活”起来

在城市发展中,先辈的努力与付出,是我们不能忘却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市委书记贾瑞云曾在讲话中对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塑造攀枝花人、攀枝花魂,在助推攀枝花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思考。

讲好“七户人家一棵树”故事,就是东区需要做好的一件事。记者在与钱林宏、罗小琴等人交流时获悉,大攀枝花树将被“复活”。

“因为受地域限制,‘复活大树’选择的地方是兰尖广场。”钱林宏讲述,兰尖广场地域宽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布局,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参观、学习等。在与企业对接中,攀枝花铁矿也是积极配合,对攀枝花的“城市原点”工作大力支持,提供广场、房屋、石材等。

如何“复活”大树?钱林宏表示,将依托现有的图片、资料等,设计、复制一个攀枝花树的雕塑,并将“三线精神”、三线文化等融入。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四个一”让“三线精神”历久弥新

复活“一棵树”,只是瓜子坪街道在三线文化的发掘与打造中的其中一项工作,此外还有出版“一本书”、规划“一条路”和升级“一个馆”。

出版“一本书”,诠释“三线精神”。记者了解到,为彰显攀枝花人数十年来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所取得的业绩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辉煌成就,经相关部门研究后决定将出版一本真实反映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真人真事的纪实书籍——《攀枝花开》。同时,还将拍摄制作纪实性教育电视专题片,还原英雄攀枝花的历史,诠释“三线精神”。为此,瓜子坪街道多次到市、区档案局查阅收集资料,拜访专家学者及辖区内众多三线建设人物,收集了大量三线建设时期资料。“视频拍摄时,将选取辖区劳模潘洪模等人的真实事迹,讲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在街道辖区内选角,用身边的人演绎过去的故事。”钱林宏表示。

规划“一条路”,重走矿山路。如何让群众更好地体验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历程?瓜子坪街道、社区等规划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矿山路,通过这条路承载的岁月与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兰尖铁矿过去的岁月。“这条路,是当年常隆庆等人寻矿的路,路的附近更是开发建设者们奋斗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钱林宏说,路周边是以兰尖铁矿为中心的生活区,如今路旁还保留着当时储水的蓄水池,“重走矿山路,更能让人们缅怀历史,传承精神,意义重大。”据了解,街道、社区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期“重走矿山路”活动。目前,正在对该线路设置做进一步优化,完成起点处厕所修缮、沿线环境卫生治理及观景台周边围栏安置等。

升级“一个馆”,讲好“三线故事”。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兰尖故事”社区微型博物馆成立于2015年,两间房屋共占地面积40平方米,陈列有三线建设时期生活物品、相片、文字资料等百余件。作为全市唯一的社区博物馆,建成后已开展党员干部党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等各类教育活动200余次,接待各级调研活动40余次,累计参观人数上万次。由于场地面积较小,不能同时满足更多的居民群众参观学习,瓜子坪街道选址攀枝花铁矿职工活动中心,用于社区博物馆升级打造,该活动中心室内外共占地10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钱林宏介绍:“室内将分一二楼进行打造,一楼以‘体验+党建’为主题,引入科技体验项目,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分4个板块打造;二楼以展览为主,呈现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人物、事件、生活物品等,凸显‘三线精神’。”

新闻推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川美术馆这场画展为你揭晓答案 “百炼成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攀枝花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展”侧记

市民和美术爱好者观看展出的美术作品。□本报记者吴禹涵文/图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