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字上做文章 走出三产互动致富路

攀枝花日报 2019-08-07 06:36 大字

图为村干部为果农讲解采摘火龙果技术。贫困村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并致富奔小康,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过的一大难题。仁和区波西村发展规划图为村民谋划出一条致富路——

□滕德银邱洪本报记者王南桢文/图

“我家种的1.5亩火龙果,去年卖了2000元,今年已经卖了8000元,估计一共要卖1万元。但因为没名气、没人来收购,价格偏低。”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果农罗思勇是位火龙果老种植户,今年收入虽然增加了,在高兴的同时,也有忧虑。

种植户李天才也说:“我们这里种的火龙果用的肥料是有机肥,从来不打农药,绝对是纯天然的火龙果,但销路还是不太好,价格较低。”

“今年,我已把间种的白心火龙果砍了,准备将火龙果改良为新品种红心火龙果,以后就不用授粉了。”谈到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果农杨美英说。

……

8月1日,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党支部组织上半个村果农代表探讨火龙果产业发展上遇到的问题。会上,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

波西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全面脱贫后,上半个村靠发展冬雪桃、杨梅、枇杷、烤烟、农家乐等产业,群众收入增加较快。而下半个村紧挨着金沙江边,因地理气候条件问题,产业发展一直有些滞后。

经专家考察,波西村下半个村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对于发展火龙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样的地方种出的火龙果,具有果子大、甜且果型好的特点。在这里种植火龙果,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即便是每斤2元钱,一亩地也要卖8000元,这比起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来说,种火龙果的优势很明显。2013年,波西村就有部分村民开始试种火龙果,经过几年发展,目前该村火龙果种植面积达50亩。

“虽然有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来帮助,但是在种植技术上,我们村发展火龙果还是有严重的短板。”波西村党支部书记李自文说,不仅是火龙果种植缺少技术,而且还存在没有形成品牌、果农较分散、销路还没打开等问题。

经过激烈讨论,大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药方”: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由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火龙果;强化技术服务,开展基地培训;加强统一管理,统一 销售;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电商合作、开展采摘体验等方式打响品牌……

李自文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请来专家团队,手把手地教果农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

发展火龙果产业仅是波西村打造“精品水果村”的一个缩影。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冰说,波西村位于攀枝花最南端的川滇交界处,海拔最低968米、最高2190米,上下温度和海拔相差较大,因此更适宜发展小型、多样的水果。为此,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目前,村两委正在做一个乡村振兴规划,其中的重头就是打造“波西精品水果村”,形成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可采摘,吸引更多城里人到这里来休闲、游玩,促进全村三产发展。

“今年5月举办的‘杨梅节’仅是规划中的一部分,以后村里还要举办‘雪桃节’‘冬桃节’‘枇杷节’等活动,通过打造精品水果村,逐步让波西村人富裕起来。”肖冰说。

贫困村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并致富奔小康,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过的一大难题。如今,在波西村的规划图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那就是搞好种植养殖业,走“党支部+康养+”之路,让三产互动成为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喊渴”的经济林,靠啥保住了好收成?

8月1日,瞅着树上的红花椒采收已近尾声,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镇老村子村的村民终于松了口气。“本想着有收成就不错了,没想到产...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