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渴”的经济林,靠啥保住了好收成?

四川日报 2019-08-06 06:22 大字

8月1日,瞅着树上的红花椒采收已近尾声,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镇老村子村的村民终于松了口气。“本想着有收成就不错了,没想到产量还这么高。”贫困户王树林的话代表了多数村民的心声。,“喊渴”的经济林,靠啥保住了好收成?。

今年前6个月,地处干热河谷的老村子村降雨量比往年少八成以上,但红花椒产值和常年相当。老村子村保住收成的底气从何而来?

□本报记者 王成栋

持续高温干旱千余亩经济林何去何从

2014年前后,老村子村累计发展700亩芒果、近400亩花椒和杏子,5年后,千余亩经济林均已进入丰产期。

不过,今年经济林生长期间,老村子村几乎滴雨未落。统计显示,今年1-6月,攀枝花月平均降雨量仅为9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83%。同时,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1℃以上。

王树林记得,6月初最干旱的时候,村里的草木连露珠都没法形成——“含水量太低了,看着是青树叶,手一碰就碎了。”

据省水利厅统计,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今年1-6月,整个攀西地区的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还不足常年四成。

而无论是芒果、杏子还是花椒,都属于高耗水经济作物,即便是最节水的花椒,生长期每亩也需要用400立方米水。

“供不上水,就不挂果。或者挂了果也会落掉。”王树林说,这么大面积的经济林,不可能改种,也不可能放弃今年这一季的收成,“心焦。”

整修老水库灌溉库容增加近一倍

千余亩经济林“喊渴”,如何保证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村子村第一书记张菲菲介绍,今年的好收成,要归功于抗旱应急水源——花棚子水库。

花棚子水库地处老村子村的半山腰,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设计,它的库容有10.54万立方米。由于年久失修,自本世纪以来,其实际可用库容只有设计值的一半左右。此前几年轻度春旱中,花棚子水库只能保证村里人正常的生活用水,“生产这一块,基本不指望。”攀枝花市仁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以这样的状态迎战今年的春夏连旱,无疑有点“力不从心”。

为何今年花棚子水库发挥了大用处?这得益于去年开展的“体检”。

去年底,仁和区水务局派出技术人员和施工团队进入花棚子水库。不到一个月时间,花棚子水库完成了闸门、大坝和溢洪道加固与翻新。同时,根据地形和水系分布,施工单位还对水库附近的山坡进行了清理,让其集雨面积增加了近一倍。

一番整顿之后,今年春节之前,花棚子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实际使用库容已接近设计值的90%。趁着入春之前,当地借助几场降雨和跨区域补水的机会,确保了水库“重装上阵”,这也为老村子村抗旱提供了底气。

“可以说,整个春季到雨季到来前,水库的供水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前述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花棚子水库累计为老村子村提供灌溉用水近五万立方米。眼下,趁着雨季到来,水库正加紧拦蓄降雨,“希望也能为芒果争取个好收成。”

新闻推荐

社区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

本报讯(陈静记者吴晓龙)近日,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中路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来到五十一怡福苑养老中心开展“树敬...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