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记忆
□胡跃宁
1995年,因为工作,我有幸来到了这条叫“大渡口”的街。
一排平房,商屋间间相连,沿公路逶迤而下,一字排开。上段卖衣服、裤子、鞋,床上用品、针线、首饰;下段除买衣、裤、鞋外,还有电影院、茶馆,还有卖挂历、缝纫店,锁裤边、擦皮鞋的。商屋对面则是栋栋红砖楼,商场、饭店、工艺品门市、邮电局、新华书店、招待所。当然喽,最为抢眼的非花布摊位莫属,那一个一个的布摊位于街两旁,尾首相连,街有多长,摊位就有多长,那花花绿绿的布料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妙龄女郎,将大渡口街渲染成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的世界,丝毫不比当今令人炫目的霓虹广告逊色到哪儿去。
好一条聚商气、聚人气、聚财气,热闹非凡的大渡口街。
凡来逛大渡口街的人,特别精力充沛,精力旺盛的爱美女士们,个个激情高昂,人人脸上写着笑意,她们深知,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大渡口街,总有一款服饰适合自己,总有一段布料会做成新衣,总有一套化妆品在等着自己,总有一件饰品属于自己。这样,即便是刮风下雨,即便是烈日当空,即便是口干舌燥,即便是饥肠辘辘,也丝毫影响不了她们乐此不疲的挑选。而对于个别男士,除了上街打望,养养眼目,闲逛外,即便是什么都不买,也要到“大渡口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或到茶馆喝一杯茶,不如此一番,就好像就没逛过大渡口。
应当说,在大渡口街经商的个体经营者都是勤劳的。
清晨,天还未亮,上街与下街中间处的一条石阶坡上就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两旁的店铺就晃动着辛劳人的身影。开门生火,揉面炸油条,炸肉饼,蒸包子做馒头,不一会功夫,一根根金黄的油条,一个个橙黄的肉饼,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一碗碗色香味诱人的面条,就端在了盈门的食客面前。进门的是一张欢喜的笑脸,出门的是一张满意的笑脸。
宁静一夜的街,就这样在迎客送客声中唤醒。一间间店门开启,一个个摊位摆起,时不时地还伴有快乐者的口哨声。大渡口的早晨,就是被这么一群勤劳人唤出了东方的鱼白,唤出了从山头射下的第一缕阳光,唤出了人们新一天的新生活。
大渡口街每一天的戏剧人生,就此开始。
1995年,我们对别人的称呼最常用的多为“同志、朋友、老师、师傅”这样的称谓,自然且深感亲切。不曾想到的是,在大渡口街诞生了一个新的称谓——“老板”。卖服装,卖鞋,卖布匹,卖床上用品的人,通称为老板。
老板!这一名词也好像是专指经商者,大到商业巨富巨头,小到擦皮鞋卖冰棍的,皆可称老板。老板一出口,一切生意都好谈,一切生意都能做。
毫不夸张地说,大渡口街为好多创业者提供了练摊机会,也闯出了好多的老板,而好多老板的第一桶金就是在大渡口街淘的。
当然,那已是20多年前的记忆。
本以为随着攀枝花市经济不断发展、创新、腾飞,曾经五彩斑斓的大渡口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流逝,就会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的长河,在人们的记忆里渐渐地淡出。
忽一日,“于记忆,再造一座光辉之城!”“临金沙之峥嵘,复渡口之美丽”的字句出现在我眼前时,如不是成年人的我,定会像年幼的孩童般跳跃欢呼。
是谁?将我失联的时间重新连接!是谁?将我那一段依稀模糊的记忆又重新复原!是谁?让我的心又跳回到那个曾经年轻过的1995年的记忆!
历史,没有忘记大渡口。打造“渡口记忆”三线建设文化特色街,就是为了把记忆留住。
生活在大渡口片区的人们该是怎样的一种期盼,曾经在大渡口工作过的我,升起了一种怎样的憧憬!复原大渡口——不仅是我,也是攀枝花人共同的心声吧!
新闻推荐
【案情简介】2013年,原告彭某与被告李某在攀枝花戒毒所强制戒毒时认识,逐渐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戒毒结束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结为夫妻。2015年年初,彭某与李某共同到昆明打工,因吸食毒品,彭某被...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