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全羊汤锅
(外一篇)
□潘普洲
攀枝花饮食业的“半壁江山”——羊肉系列:烤全羊、烤羊肉串、羊肉米线、羊肉汤锅……一年四季,不分酷暑严寒,不分春夏秋冬,大行其道,美了食客,活了市场。其中,大受食客青睐的,当数全羊汤了!而全羊汤中,又数彝家全羊汤更是色、香、味俱全,既饱了口腹,又营养滋身。
信不信由你!我带你去品尝一下正宗的“彝家全羊汤”——攀枝花火车站上行至半山彝家人所居住的赖家湾一户人家,去敞开肚皮吃“全羊”,当然还有“汤”——正宗的“彝家全羊汤”。不过,不是营业性的,而是过年过节你去做客,彝家人都要宰一只肥羊,忙上整天,满足你的“食欲”。
以往,我不止一次品尝过全羊汤,羊肉,肉皮,羊头,羊脚,羊杂,都很齐全地在一锅里,盐巴、海椒、花椒、味精、香菜、香葱,各种调料,一样不少地放进你碗里——不可缺少的“蘸水”,实际上,是一种“蘸水菜”啊!这类羊肉汤锅,比比皆是,吃法无二致。
这一次,去殷哥家吃的“全羊汤锅”,却不同以往!
到了赖家湾的殷哥家,一进屋,一股香味扑面而来。这香,难以言表,清幽、馨甜、纯朴……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感觉,顷刻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奔进厨房,只见微弱的灯光下,并排放着两口大大的铁锅。其中一口锅里,满满盛着五颜六色的物品,红的,白的,绿的,青的,各种色彩,抓紧你的眼球,愉悦你的视神经;锅里冒着水泡,热气腾腾。其香,直扑鼻孔,沁人心脾,强烈地刺激你的味觉、嗅觉。更使我眼前一亮、心绪为之一振的,是那铁锅正中的一个物体——一个头,两只角,肉已掉落入锅里,只剩白生生的骨架,一副全羊头的骨架!
这,真是大饱我的眼福,更引诱我垂涎欲滴的食欲!
到了餐桌上,全然不顾什么“体面”了,生龙活虎地直奔主题——被端上桌的“全羊汤锅”,美食之前的吃相,真难言表!
殷哥说,要煮出正宗的“彝家全羊汤”,大有奥妙。
羊的头、角、脚、肉、心、肝、肚、肠以及油要一锅煮,姜、葱、蒜、花椒、胡椒、干辣椒、山萘、八角……全是天然土里生的,外买佐料,只有一样——盐巴。彝家全羊汤不放味精、酱油,不能沾“生水”,沾了“生水”就不是原汁原味了。其水,用山涧泉水、井中泉水。还有一点,炖煮时不加萝卜、青菜之类,加了就破坏其原味。
彝家全羊汤可以不打“蘸水”,其肉、汤均味道纯正,麻辣适中。如果特别喜欢麻辣,自己再加辣椒、花椒。
哎,如此这般的“天然”食品,怎不味美啊!
金沙江畔风肉香
人生有很多难忘的东西。
金沙江从攀枝花穿城而过,紧靠金沙江边的马鹿箐、枣子坪、马坎、密地、倮果一带,当地人做的风肉,便是我记忆中的美餐。
在那“吃饭是第一件大事”的年代,我才十几岁,干活做工的傍晚,或是休息日,当地的乡亲总会叫上我,到他们家“干饭”。
桌上一个大海碗,像小山岭一样装着白里有黄、透明放光的肉。这肉,大片大片的,大的有巴掌大,透明透明的。把一片大肉放在饭碗里,隔着肉片,碗里的饭粒粒可见。更“不摆了”的是这肉的香味和口味。煮在锅里,蒸气满屋跑,香味到处飘;入到嘴里,香醇、甘甜,回肠荡气。
更使你享受不尽的是,这一片肉在嘴里还没有进入食道之时,豪气、慈爱、热情的大伯大妈兄弟们,又把另一大片透明金黄的“风肉”夹到你的碗里……
那时,我没有“肉票”,也喂不起猪,但我肚里的油水不断——这不断的源泉,来自金沙江畔的乡亲们。
“风肉”,是我对这种肉的称谓。因为,这不是腊肉,也不是酱肉。这里气候炎热,那时又没冰箱,保存肉食非常困难。智慧的乡亲们,把鲜肉抹上盐,肉进盐后把肉挂起来,让风吹,让太阳晒,吹干后,或挂在通风处,或存于谷物中,让其水分挥发,自然风干。如此,美味的“风肉”就制成了。一年四季中,随时取出蒸、煮、炒食,入口化渣,香气四溢。
新闻推荐
□赵勇每一个周末的清晨,当第一丝霞光刚刚染红天际,市体育场馆中心儿童棒球队的队员已经开始了训练。热身跑、挥棒、传接球……棒球队员们新的美好一天开始了。而这样的训练生活,我们已经持...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