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在前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成长记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钟凤林主任(左二)正在病房为病人做检查。市中心医院骨科预备党员在抗震救灾一线宣誓,火线入党。□市中心医院供图□本报记者 晏洁
“80%以上创伤患者都需要骨科参与。”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钟凤林,颠覆了记者对骨科就是医治“跌打损伤”的片面认识。
“我们骨科能人多,有9名医护人员在省级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职。”采访中,钟凤林多次说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做好多事?我只是代表大家领了个奖。”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这是同事们对钟凤林的评价,这也是钟凤林多年来做人做事的准绳。
千难万险,行者在前。凭着一股自我加压、勇于争先的韧劲,近年来,市中心医院骨科呈现飞跃式发展:开设床位由最初的36张,发展到如今的180张,年手术量突破5400余例,手术量及手术难度不断创新高;成立了创伤骨病中心、关节疾病中心、脊柱脊髓中心、医院骨病中心;开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手外科、关节病及血管病6个特色专病门诊,是攀枝花市医学重点专科、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改革
不畏艰难发展骨科亚专业
攀枝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工伤时有发生。大多数创伤涉及骨科,小则骨折,大则缺胳膊断腿。14年前,一位21岁的工伤病人,膝部血管神经损伤,经市中心医院全力救治,甚至请来重庆教授,也不得不截肢。当钟凤林无可奈何地走出手术室时,看到伤者的20余名工友抱头痛哭时,他愣住了,心仿佛停止了跳动,那一刻钟凤林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高超技术。
守护生命,谈何容易。敢想敢拼,敢争一流,最大的动力是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只有显微外科技术才能使断指再生,才能使缺损得以修复。显微外科技术可用“精、险、难”三个字来概括。为了掌握血管缝合技术,钟凤林用细硅胶管、猪排血管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掌握了断指再植技术。至今,钟凤林已完成断指再植200余例,成活率达90%。近十年来,他还应用25种皮瓣技术180余例,成活率达95%。其中,一例四个手指的再植手术时间长达23小时20分,助手换了一个又一个,而钟凤林一直坚持着,其间他只用吸管喝了几袋牛奶维持体力。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而成功背后凭的正是深厚的实力和团队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始于2013年,发生在市中心医院骨科的深层改革。
市中心医院骨科成立于1965年,最初只有36张病床。经过几代骨科人的艰苦创业,至2013年,骨科病床扩张到180张,解决了许多临床实际问题,但学科建设发展缓慢。
在骨科专业发展上,钟凤林坚持全面发展,各有侧重,保持脊柱、关节、手外和血管病四个亚专业均衡发展,要求每位医生既成为多面手,又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改革之初,按什么标准决定谁去哪个亚专业成了难题。最终,市中心医院骨科确定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划分原则,主任医师不分亚专业,负责带亚专业小组;副主任医师固定亚专业,负责带本亚专业小组;主治医师及以下医师不固定亚专业,定期安排轮转。
“改革总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不能由于少数人的反对就停滞不前。”钟凤林表示,此次亚专业的划分,是市中心医院骨科学科建设的里程碑,犹如新生儿的分娩,虽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
历经数年的摸索、发展、成熟,市中心医院骨科先后开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手外科、关节病及血管病6个特色专病门诊,骨折大多采用X光透视下闭合复位及髓内针固定术,创伤小、不输血、恢复快,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管理
以人为本调动全员积极性
“三流管理靠领导,二流管理靠制度,一流管理靠文化。”钟凤林认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才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标志。
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访,记者感受到一种“狼性文化”,全体医务人员都有狼群一样的集体意识,每个人又具备像狼一样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意志。这源于骨科一系列特色制度。
周例会便是其中之一。今年,骨科把“每月一学”,改为“每周一学”,医护人员轮流讲课。“过去,每月一学,每次学习1、2个小时,人很难凑齐,讲的内容又多,基本上是‘讲者津津有味,听者索然无味\’。” 钟凤林说,现在改成“一周一学”、每次20分钟,大家轮流上台,讲课不限题目,新技术、新理念、实用经验,甚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都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而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又再学了一次,加深了印象。
“这种学习制度,让大家都有机会成为主角,参与感、融入感、获得感、归属感特别强。”市中心医院骨科护士长唐相君通过努力,取得了省级护理师资质,还独创提出血栓检测法,大大降低了断指再植手术后,可能因为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血循环障碍,致使手术失败的风险。骨科每天早上医护人员一起的大查房制度,更是有效增进了医护患三者紧密合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为了鼓励医护人员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市中心医院骨科先后制定了临床考核标准制度、科研考核标准制度。对每个小组一年来临床收治病人数、手术量、新开展的技术进行量化管理,对每个人一年来发表的文章、科研立项进行统计,每年年终进行总结评比。
人才
重点关照突出培养年轻医生
医院发展人才建设是关键。“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就是人才;什么是领导?指引得了方向,给得了方法,凝聚得了人心就是领导!”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此,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取其他省市骨科发展经验。近几年,先后派出多名人员到以色列、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学习,学习人员每次回来后都要在全科进行学术汇报。
同时,对新发展的专业进行重点关照,鼓励医护人员投入运动医学、骨肿瘤、小儿骨科等新发展的专业。
求贤若渴的谦虚姿态和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换来的是人们对市中心医院骨科的肯定。截至目前,市中心医院骨科拥有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护士35名。其中,有9人担任四川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副主委、常委、委员。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骨科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统计源期刊及核心期刊共20篇。
改革孕育生机活力,变化促进更大发展。目前,市中心医院骨科成为省、市医学重点专科以及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面对成绩,市中心医院骨科人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在全国骨科界占有一席之地,为攀枝花建设区域医疗高地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彭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