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企业发展员工得实惠

攀枝花日报 2017-10-18 08:05 大字

□本报记者 胡波

时间:2017年10月15日

地点:攀枝花兴中钛业有限公司

人物:调度员 刘春林

感言:经历和见证了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我在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找到了归属感。我将继续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企业和社会对自己的信任。

10月15日,星期天,上午11点,记者来到攀枝花兴中钛业有限公司调度室,见到了正在值班的调度员刘春林。此刻,他正在用微信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沟通,午饭前他还要赶往成品库巡查。

攀枝花兴中钛业有限公司是攀枝花市第一家民营钛业公司,始建于2003年4月,2005年初基本建成1.0万吨/年锐钛型钛白生产线。2005年3月18日正式投料试车,7天即打通全流程,创造了当时国内万吨级钛白生产线打通全流程的记录。

身材高大的刘春林今年31岁,家住密地桥。2004年,他从市技校毕业后被招到兴中钛业公司,那一年他17岁,此后在企业一呆就是14年。到公司后,因为表现较好,被公司选拔外出培训,回来后分到公司一车间钛液制备工序工作,不久就当上了班长。因为工作踏实努力,2008年,他又被调到公司调度室工作。

在刘春林心中,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谈到公司的发展历史,即使只是一名普通职工,他也如数家珍。刘春林说,随着攀枝花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己的收入也随之上涨。他的月收入从5年前的2000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5000元左右。

“经历并见证了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我在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已经找到了归属感。我将继续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企业和社会的信任。”刘春林说,因为缺乏下游产业,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硫酸亚铁、红石膏渣等还不能被有效利用,还要花钱运送至园区渣场堆放。所以,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攀枝花钒钛行业的下游产业能够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发展壮大,那么产品生产中产生的硫酸亚铁、红石膏渣等副产品就能够创造效益,职工的收入也能够再增加,甚至解决更多就业。

新闻推荐

深化改革催奋进 砥砺前行谱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王南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办人民满意教育方...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