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驱动发展 做好两篇文章

攀枝花日报 2017-10-18 08:05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禹涵

近年来,攀枝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引领推动全市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创新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

人物:

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潘国娟

16日下午,潘国娟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电话,2018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工作开启不久,打电话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是咨询申报流程和项目类别的,有这么多人有志投身科技创新,说明创新氛围很好,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扎根科技工作一线多年,潘国娟明显感受到科技创新工作越来越受重视——2013年,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2014年,四川省高速重载钢轨开发工程实验室成立;2016年,攀枝花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成立……一系列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落地,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潘国娟介绍说,依托于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强劲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潘国娟认为,只有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才能扎实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我们将以新的发展动力,持续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产出“攀枝花制造”

人物:

市高晶钒钛汽车板簧有限公司郭勇

16日上午,攀枝花市高晶钒钛汽车板簧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经过两年发展,企业第一批产品正在进行调试,再过几天,这批含钒板簧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汽车板簧是重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我们的板簧质量全国一流,成本也具备优势。”公司副总经理郭勇对这批板簧的“首秀”信心十足,今后重庆红岩、山西大运等一线品牌的重车,都将打上攀枝花制造的“烙印”。

从建厂到产品出线,高晶钒钛只用了两年时间。市委的战略定位、天然的资源禀赋以及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强劲动力,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三驾马车”。郭勇说:“过硬的质量和相对较低的成本为产品带来了强劲的竞争力,板簧还未‘出山\’,早已声名在外。”

高晶钒钛的板簧之所以质量过硬,源于企业深入骨髓的创新文化。郭勇说,为了生产出全国一流的高强度汽车板簧,企业立足于技术革新,创新管理方式,引进一流设备,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不断探索中生产出含钒板簧,不仅强度高,而且韧性好,从而跻身国内一流板簧阵容,达到出口标准。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郭勇说,希望今后能够得到更多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企业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持续降低产品成本,抢占更多市场,书写攀枝花钒钛精深加工的精彩篇章。

创新驱动要围绕钒钛做文章

人物:

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方霖

“攀枝花的创新驱动要围绕钒钛做文章。”17日上午,方霖说,上世纪60年代以来,攀枝花攻克了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雾化提钒和尾矿选钛等重大关键技术,高炉渣提钛已进入生产线建设阶段,逐步实现了铁、钒、钛的规模化利用,打通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总流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几代人的科技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攀枝花钒钛的现在和未来。”

国检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不仅具备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职能,还承担着科技研发的重要职责。“中心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科研团队,主要围绕钒钛综合利用以及石墨烯等新材料做研究。”方霖说,要建实建好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必须围绕钒钛进行科技突破和创新,科技创新平台在重大科技攻关面前理应一马当先。

推动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攀枝花成立,是方霖的一个心愿。“争取标准主导权,有助于攀枝花在钒钛产业的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掌握制高点和话语权。”方霖说,攀枝花在资源开发、国家战略和技术平台上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我们将不负使命,推动标委会尽快在攀落地。

新闻推荐

笔尖上的中国梦

□罗厚根十六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怀揣文学梦的我,不得不面对“骨感”的现实。家中一贫如洗,父母年迈,弟弟年幼。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初中一毕业,就去了城里打工。没有文凭,没有经验,所以,我...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