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土文化浸润中蜕变 ——攀枝花餐饮业发展掠影
□本报记者 杨荟琳 尹迪
几十年前,攀枝花人上“街”打“牙祭”,可去的地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小餐馆。
那时的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如今二街房“好吃街”已经成为一个汇聚各地特色美食的文化街区。每天招待各地食客,在品美食的同时也品尝着那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餐饮如果只是单纯地靠味道取胜,注定做不大,只有蕴藏特色文化的餐饮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2003年,罗顺已毅然决定放弃原有的“瑞鑫”——一个已经被他打造成为攀枝花盐边特色餐饮代表的品牌,成立“大笮风实业集团公司”,开始了他的文化餐饮探索之路。
从成功开发地方特色自然资源,到成功融合、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老品牌的放弃促成了新品牌的升华。如今的“大笮风”不仅成为了盐边特色菜系的一个代名词,更是攀枝花向外展现“大笮”文化的窗口。
罗顺已与他的“大笮风”是攀枝花市餐饮企业依托文化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本世纪初,随着本土餐饮企业文化意识的逐步觉醒,一批蕴含着特色文化的本土餐饮迅速崛起:宋艳华餐馆、得天独厚、安宁明珠……同时,肯德基、德克士、豪客来、大蓉和酒楼等外地餐饮品牌也纷纷入驻攀枝花,占领了攀枝花市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并与本地品牌共生共荣。
无论是充满着家乡文化的本土菜,还是那远道而来的异地餐饮,餐饮行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攀枝花人的味蕾得到了充分的享受。每逢节假日、朋友聚会、企业聚餐,能选择的地方太多太多:炳草岗的中餐;华山、五十四片区的火锅、小吃;雅江桥的江鱼;仁和的牛羊肉;新盐边的烧烤,分布在各个街边小巷的羊肉米线、曾凉粉、汪抄手、盐边烧烤、烤全羊等特色小吃,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饮食文化。
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攀枝花市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夜幕降临,凤凰美食城一改白天的冷清,迎来了夜晚的繁华。偌大的场地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烧烤摊,烤鱼、烤鸡……各式美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人们在这座“不夜城”中,充分享受城市的夜文化。5月21日,在广场里一家“知味烧烤”,来自仁和区平地镇的服务员田荣新正在为客人添茶点菜,忙得不亦乐乎。半年前,19岁的他和村里很多年青人一样,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市区。但因为缺乏一技之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在这家烧烤店当服务员。“老板包吃住,每个月还有千来块的收入。”只有初中文化的小田对这份工作很满意,现在的他就想着好好工作,多攒点钱自己也能弄个小烧烤摊,当个“小老板”。小田的故事并不罕见,近年来,许多想像小田一样渴望就业的人,都在餐饮行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从“想什么没什么”到“要什么有什么”,现在的攀枝花餐饮业已然经历了一次华丽的蜕变。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各种关于美食节日的举办,攀枝花的美食在外地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但许多从事餐饮行业的人们都知道,“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发展困境依然存在。
“我们这个‘聚宝盆\’每年都会产出特色原料,如野生菌、石花菜、铁核桃油等等,有些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全国全省都拿过不少大奖,但是发展情况并不好。就以经营盐边菜为代表的大笮风为例,它融合大笮历史文化,形成了丝路古韵、大笮遗风等本地饮食文化品牌。虽然它曾经登陆北京、南京市场,但要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谈及攀枝花市餐饮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业内一位人士如是说道。如何进一步的整合攀枝花市文化资源,把这些承载区域特色的美食餐饮打造成“航母”,乘风出海,将成为攀枝花市餐饮业未来发展一个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海峰)昨(5)日,记者从团市委获悉,本月,攀枝花市将继续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以“维权在行动,健康伴成长”为主题的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未成年人成长...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