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约通讯员向丽华本报记者刘蔼岚林莲去年月东区被确立

攀枝花日报 2011-06-13 19:14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向丽华 本报记者 刘蔼岚 林莲

去年10月,东区被确立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他们采用项目推进的方式,画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诉求问题,强势推进社会管理13项内容。

理念创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

东区人均GDP连续数年居四川省181个县(市)区之首。“时代在发展,百姓需求在变化,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当务之急。”王海波说。

早在2009年,东区就把加强社会管理列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提出“平安惠民”理念,在倾力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区的同时,明确要求把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统一到平安建设中来,落实到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上。

一本厚厚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深化平安建设工作文件汇编》格外引人注目。这本10余万字的文件汇编内容包括:健全联席会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票否决权制”等制度,建立工作流程图;建立市属、区属部门综治维稳工作接受所在街道(镇)考核管理体制;建立地企信息互通共享和工作协作机制;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综治城管执勤队伍试点,整合综治力量,增强社会建设合力等。

“十一五”期间,东区累计投入平安建设专项经费1500多万元,着力创新管理制度,理顺社会管理机制。东区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完善综治维稳工作实绩考核实施细则,增强社会管理工作得分指数;建立了干部社会管理工作档案,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使用改善民生成效好的干部、优先使用化解矛盾办法多的干部”;建立了明查暗访并重的督导体制和信访及维稳责任人保证金制度,调动干部抓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支持驻区企业就是支持东区发展。”东区区长陈忠恕说,强化地企平安共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是东区创新社会管理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东区积极建立政企沟通和互访机制,推进街道、社区与企业“联姻”,牵头整合公安民警、专职(义务)治保巡逻队员、企业保卫人员等综治力量,发挥地企协作优势,建立了5个企业警务室,强化对攀钢、十九冶、电业局、石油公司等大企业周边治安整治。3年来,累计为企业追回被盗物资4000余吨,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余元。

三联两进,构建大调解新格局

6月4日,市内某医院,一男性患者因病去世后,患者家属认为是医院诊断失误所致,几十人对医院进行了围堵。东区卫生、公安、群工、司法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苦口婆心调解,最终使矛盾得以解决。这是东区医患纠纷调处的一起成功案例。

近年来,医患、劳资、环保、拆迁纠纷逐渐成为社会热点矛盾。针对纠纷专业性、法律性、利益性较强的特点,东区积极建立“三联两进”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三联”即:行政调解员和法官联系街道(镇),人民调解联络员和司法调解联络员联系部门,行政调解员联系法院;“两进”即人民调解进法院,人民调解进派出所、交警队,用专门的“钥匙”开特定的“锁”,形成“一综多专”的大调解体系。目前,东区已建成11个“大调解”协调中心和61个调解室,覆盖所有街道(镇)和社区(村),拥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29个、人民调解员3538人,  (紧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书写精彩与辉煌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2006—2010)

编者语:经历创卫、创模等城市大变脸的宏伟工程,这里拥有了灯火璀璨的繁荣;经历世行和日元等外资贷款项目的建设之举,这里实现了良好人居的嬗变;经历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的攻坚之战,这里书写了惠泽万...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