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磨一剑 山乡换新颜 ——记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同顺

攀枝花日报 2011-06-23 19:11 大字

□特约通讯员 李勇

十年沧桑,十年巨变。

十年之间,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从贫困落后一步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小康村,谱写了双龙滩村新的发展篇章。在这十年巨变中,磨练出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就是双龙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同顺。

穷则思变:带好队伍才能发家致富

双龙滩村位于大黑山脚下,毗邻有“攀钢钢铁粮仓”的兰尖铁矿和朱家包包铁矿。全村180户村民散居在大黑山半坡上,人均耕地不足3分地。2001年,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属省级贫困村。1984年,来自西充的李同顺到该村当上了“倒插门”女婿。当代课老师、做生意、开石厂,李同顺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望着“金山银山”的穷村,李同顺意识到只有彻底改变才能摆脱贫穷。受村民信任的李同顺,于2001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新任书记李同顺睡不安寝,经过无数彻夜思索,给自己立下规矩:当实干人、公正人,为村民管好家。抓好自身学习同时也抓好全体党员的学习,坚持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党员帮党员致富”等活动。他亲自深入年老体弱和病残老党员家里传达上级精神,倡议党员捐款帮助贫困党员,带领党员帮助贫困户建小水窖。在活动中,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也增强了党员责任意识。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发展新党员11名,培养了7名致富带头人。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双龙滩党员队伍得到了淬炼,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靠山吃“山”:山里人可以先富起来

“一样是共产党员,一样是中国人。别人能办到,我们山里人也能办到,而且会更好!”这是李同顺的信心。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双龙滩村更要先解决水的问题。李同顺带领村民修建了水窖(水塘)108口,建蓄水池16口,架设管道3000余米,村民吃水有了保障。为修建双龙水库,他争取资金近千万,6次上门动员村民搬迁;为帮村民搬家,他磨起双肩的血泡。如今,库容20.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60亩的双龙水库已经建成。该村还新修5公里机耕道、500米入户便道,硬化村道3.2公里,基本实现了公路进村、户户通车。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李同顺的多方奔走下,双龙滩村建起了千亩咖啡种植基地,2010年咖啡豆干果产量6.5吨,产值180多万元;他帮助村民黄绍才成立了泰源养殖公司,年产值达258万元;他鼓励村民发展运输业,全村拥有汽车52台,其中东风车21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7台,近半村户有摩托车,运输业产值达到420余万元。他还提出土地集中经营、产业统一发展思路,如今村内近千亩土地的流转率达90%,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土地规模集约化。2010年村民劳务输出292人,劳务收入达207万元,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一步一个脚印,李同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岁月变迁:我们农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十年艰辛磨一剑,山村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双龙滩,不仅实现了经济富裕,还改善了生活环境,放眼望去,粉白的墙、青色的瓦、干净的院落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水泥路交错纵横,汽车、摩托车来往穿梭。李同顺还组织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民守则》,倡导文明村风。抓好村民文化建设,建成2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开通了互联网,拥有座机和移动电话近500个,电视收看率100%,村图书室藏书达2500册。2010年,该村实现工农总产值867.8万元,人均纯收入6380元。

双龙滩村出名了,先后荣获“先进党支部”、“三村建设示范村”、“模范法制示范村”、省“生态文明村”等荣誉。李同顺也先后被评为“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先进个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09年被授予“攀枝花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称号。

新闻推荐

攀枝花力推特色农业进入国家第一方阵

本报讯(记者晏洁)昨(23)日,记者从有关座谈会上了解到,《攀枝花国家级现代示范区总体规划》(汇报稿)出炉,攀枝花市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出席座谈会,并认真听取各...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