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攀枝花市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
“十一五”是攀枝花市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积极应对“8·30”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加强,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提高综合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境内完成交通项目总投资81.564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8亿元,地方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5649亿元),全市建成高速公路144.72公里,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13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26.88公里,打通了南北出攀高速通道,启动了东西向高速公路建设,改造提升了国省干线,全面实现了所有乡镇、行政村通公路,城乡互通一体化的区域交通路网初步形成,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385.186公里、水运通航里程368.4公里,一个以市区为中心、干支相连、城乡互通、水陆兼备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出攀通道大发展
2008年9月28日,攀枝花市第一条出攀高速通道——西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2009年1月,攀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攀枝花初步打通了北上成都、南下昆明,连接两座省会城市的交通大通道。但攀枝花交通人并不满足,乘势而上致力于突破东西向的大通道。同年12月,经过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交通人超常规努力,攀枝花市第二条高速公路——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如期开工。
为进一步提高现有国省干道的通行能力、服务能力和抗灾害能力,攀枝花交通运输部门对境内的108国道、310、216、214省道部分路段实施升级改造,提升了攀枝花对周边地区的交通辐射能力。
为进一步完善市域路网结构,提速城区交通效率,市交通运输部门启动了渡口桥南立交、新密地大桥、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市内跨江通道及交通接点的通行能力。其中,渡口桥南立交DEF匝道工程于2010年9月26日提前半年建成通车,节约投资1000余万元。新密地大桥作为“8·30”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的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副省长王宁,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爱明,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晓华等领导都曾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农村公路惠民生
“要想富,先修路”。从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作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协调矛盾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力度、发动群众有广度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唱主角、部门广参与、交通服好务、社会大合唱”的农村公路建设良好格局。
蜿蜒蛇行的乡村公路就像潺潺流淌的溪流,流向三区两县的每个角落,流进老百姓的心田。“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投资10亿元,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526.88公里,其中完成通乡水泥路、油路463.18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弹石路862公里,通村通达公路201.7公里,全市实现了100%的乡镇和63%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和弹石路,已建公路质量合格率达100%。新建农村客运等级站26个,港湾式车站32个,招呼站10个;开行农村客运线路45条,农村客运量达5000余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近8亿人/公里,乡镇通客车率达到78%。
城乡互通一体化,农村绿道连万家。农村公路发展带动了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条条“致富路”、“惠民路”、“民族团结路”通到老百姓家门口,使农民出行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成为历史。
运输发展谱新篇
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06年,公交系统整体移交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后,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加快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步伐,投入空调车加大公交车更新升级力度,安装新型GPS报站器、“电子眼”等安监及服务设备,不断优化调整线路网,为公众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针对山地城市坡陡路窄的实际,交通运输部门创新思路,增开社区巴士,有效解决了大型公交车难以进入的部分居民小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为倡导“公交优先”理念,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交通运输部门连续举办了4届“攀枝花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促进了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公交客运总公司购入营运车辆305台,其中普通大巴20台,空调大巴205台,空调社区巴士70台,普通社区巴士10台。“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较,全市公交客运量增加5280万人次,增长了80.7%;营运里程增长920万千米,增长了36.32%。
与此同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租汽车报废更新工作,截至目前,市区1345台出租汽车已完成报废更新,以崭新的面貌、先进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成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随着道路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年均创造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以上,特别是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年以数十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升,成为攀枝花市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亮点。从2006年至今,全市共完成客运量2.2亿人、客运周转量36.63亿人公里、货运量2.93亿吨、货物周转量129.56亿吨公里,较“十五”分别增长107.74%、32.19%、197.92%、313%;道路运输行业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5.4万个,同比增长28.57%。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公路管养上台阶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攀枝花交通运输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职能,严格落实全天候养护责任制,加强路桥养护管理,创新养护管理机制,切实保护路产路权,最大限度延长路桥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攀枝花公路运输超载超限问题极其突出。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健全“治超”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治超长效机制,先后投入资金1430余万元,建成先锋、格里坪、三堆子、米易等4个固定公路超限检测站,率先在全省购置了超限流动检测车,形成固定检测和流动治理的治超网络,使全市恶意超限超载车辆得到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率控制到5%以内。
交通运输部门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路子,于2006年在仁和区率先建立养护市场机制,将县乡道的养护责任按路段分解到乡镇,招聘沿途农民工进行日常养护,既节约养护成本又增加农民收入,“公路民养”这一机制在全国开了先河。同时,在乡镇陆续成立交通管理站,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良好的养护机制,有效确保了路面整洁、构造物完好、沿线设施完善和绿化协调美观,管养道路好路率保持在75%以上,营造出通畅、舒适、安全、优良的公路交通环境。
依法行政树形象
发展要有条不紊,稳定、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门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和行业安全监管,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着力构建和谐交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与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配合,不断加大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力度,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5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43万人次,检查车辆18.34万台次,查扣非法客运车辆2679台次,主城区非法客运挂牌揽客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交通运输部门深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救生衣行动”,水上交通安全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了系统安全责任体系,实现水路运输零安全事故。
交通运输部门不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初步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公共资源服务事项、相关收费项目的集中,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窗口。
质量监督严把关
“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严格工程验收程序。以交通质量年活动开展为载体,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抓手,适时建立了县区农村公路试验室,面向基层,延伸服务。项目质检监督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交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强化监管保安全
健全完善了交通系统安全责任体系,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在抓好“三个突出”、做好“三个重点”上狠下功夫,确保了水上交通、交通建设、公路养护与管理、消防等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道路运输源头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和谐交通铸丰碑
曾经,来自五湖四海的攀枝花交通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创业诗篇,铸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托起攀枝花迅速崛起的脊梁。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和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构建“阳光交通”工程,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干群沟通、职工了解、凝聚力量提供了平台,为推动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经多方努力,市交通运输局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交通发展的总段职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开工建设了1510套经济适用房,384套廉租房,有效缓解了交通一线职工的住房难问题。妥善处理好了出租汽车行业涉稳问题、公路建设公司等改制遗留信访问题和养路总段、公交等局属企事业单位群体上访等问题,确保了交通行业的和谐稳定。
“5·12”、“8·30”地震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抗震救灾救援运输车队迅速驰援,彰显了交通人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畏艰险、奋勇当先的忘我奉献精神。
“十一五”期间,市交通运输部门先后获得了创模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保持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区级文明单位1个,涌现出了何华清、荚雅丽、刘应贵、李建超等一批省(部)、市级劳模先进人物。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局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近日,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将加强住宅产业化建设,提高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到2015年末,全市人均住宅面积力争突破35平方米。据了解...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