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咖啡豆的在攀“成人礼” □本报记者 尹迪

攀枝花日报 2011-04-01 19:55 大字

阳春三月,攀枝花的气温已经有了初夏的味道。在东区枣子坪的后山坡上,占地1200亩的咖啡种植园在烈日的“烘焙”下显得生机勃勃。这片洒满阳光的土地上正悄然孕育着崭新的生命,它给人一种独特的意象: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传统耕作与现代技术的承接、本土特色与市场需求的碰撞。

目前,非洲、印度尼西亚及中南美洲是世界三大主要咖啡栽培生产地区。咖啡豆依靠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味道差异。大到咖啡树的品种类别、生长的土壤性质、栽培园的气候及海拔,小到采摘成果的谨慎、豆子处理的过程等,都影响着咖啡豆的味道,决定着其品质的优劣。

“咖啡种植地区有三个必要条件:海拔15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摄氏度、冬季无霜。攀枝花是中国已知咖啡种植区中纬度偏北、海拔较高的地区。”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张杰雄介绍道。2008年8月以前,枣子坪后山还是一片荒地。为了改善土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在东区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土地承包,以种植咖啡生产咖啡豆为核心,发展高效益经济作物。该公司投入400万元进行环山等高梯田大面积整地;修建了17公里的管道从周边进行引水;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荒坡上种植剑麻用以改善坡地环境。

2009年该公司正式进行咖啡植苗,2010年3月咖啡树初花挂果。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4月是咖啡豆成熟期,目前1200亩咖啡已全部采摘完毕。“目前市场上咖啡生豆的价格是30000元/吨,去年公司1200亩产量达10吨,经济收益很可观。”张杰雄又指向一颗比咖啡树高出两个脑袋的树说:“咖啡树的经济价值为25年至30年,当它们圆满结束‘任务\’后,‘印度黄檀\’正值成熟期。”

在1200亩的咖啡地间,该公司采用“咖啡+檀木+辣木”的模式,将乔木、灌木进行套种,建立起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能优势互补,而且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黄檀种在咖啡树之间,起到株间遮阴的作用,能改善咖啡生长的环境条件;辣木从花、叶到树皮都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不仅可食用,还可做化妆品添加剂。”张杰雄还计划在田间饲养家禽,扩展循环发展模式。

对于咖啡豆的市场销售状况,张杰雄用“供不应求”来形容。“攀枝花气候条件下种出的咖啡饮用起来口感较为丰富,苦、酸等味道较均衡,味道香浓。”目前,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咖啡豆有一个极具本土化的名字——半坡,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销售咖啡礼品装。下一步,公司还将进一步改良咖啡品种,提升咖啡品质。

新闻推荐

攀枝花电网首次拉闸限电保民生保安全

本报讯(记者尹迪)4月1日,记者从攀枝花电业局获悉,目前,攀枝花电网最大日供电量达3502万千瓦时,最大用电负荷达153万千瓦,已达到攀枝花电网供电能力极限。为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电网安全运行,从3月30日...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