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业艰难百战多 ——钒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攀枝花日报 2011-03-08 20:07 大字

□马力平 

早春三月,中国大地上乍暖还寒的季节,金江镇团山一带却已进入初夏。中午,深蓝的天空上,太阳的光芒格外耀眼,野外酷热难当。

这里是“昆明静止锋”控制地段,又处横断山区,由于地理学上所称的“焚风效应”,尽管全年降水量达到800至1000毫米,2010年3月的金江镇团山一带,呈现在人们眼中的仍然是一片荒凉:横七竖八的黑色大石头高高低低从焦黄的茅草中探出脑袋,偶尔有一簇人们称为“油辣子”的小灌木显现出生命的绿色。好不容易才能看到前两年从胜利水库移民过来的村民开垦的一小块一小块土地,土红色,就像老和尚百纳衣上的补丁。

四周静悄悄的。蝉,现在还没有,太热了,太干燥了。最有生气的,是移民的房舍,烟囱上炊烟袅袅。有时,山脚下金沙江边,传来一声火车的汽笛,接着是滚滚的车轮声,转瞬之后,又回归到死一样的寂静。

这就是园区的起步区——团山片区。这是一面起伏的山坡,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宽1000~1500米,面积5.4平方千米。两条大沟横过这块土地,将其割成三块,从江边至突兀的山梁脚下,海拔1000~1300米。

这样的地貌,在外地大多一马平川的开发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听得见火车声,但铁道在山脚;尽管有条砂土路面的“金五路”,但路从起步区边上就上山了;尽管金沙江紧贴园区滔滔南去,但与山梁脚下高差达300余米;最近的变电站在15千米外的青龙山……

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是开发区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前提。面对眼前的现状,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如何搞?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其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路是第一位的。没有路,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想搞也没办法。

团山片区唯一“富庶”点的,是必咋沟,沟里有原住民彝族同胞。2001年园区开发以前,他们将生产的番茄挑到金江镇去卖,需要先向东下到沟底,再踩着铁路上的枕木向北,总共走上十来千米,才能将上百斤的番茄换成30块左右的现金。山路难走,走铁路也难:枕木一步一条太密,一步两条太稀,火车来了还要小心避让。男人们挑番茄上金江卖基本上就是早出晚归,一天一趟。

也有这样一条不能称为路的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修建成昆铁路,铁道兵沿铁路路基按照需要抢建了条毛路,临时运送给养和材料。随着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这些“路”也就废弃了。三十年过去,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路基,两条大沟处完全断道了。

园区决定将这条“路”整治出来,作为施工便道,以便全面展开道路建设。

2010年3月16日,市长助理、园区管委会主任单荣,带领市规划局、金江镇的人员,从金江出发沿这条“路”一直走到必咋沟,大家冒着烈日,忍着饥渴,实地勘测、设计道路整治方案。决定按照6~7米宽、泥结石路面规格整治这条道路。这天大家一早出发,回到金江吃午饭时,已经下午三点。

单荣下令:务必抢在雨季到来之前实现通车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两条大沟路段,需要砌筑路基。在水泥、砂子、石头都需要人背肩扛的情况下,金江镇动员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工程3月25日开工,5月底全线贯通。施工机械轰隆隆开进园区,寂静的团山沸腾起来了。

基础设施,规划先行。

为争取省政府批准园区设立,2000年5~10月,受筹备小组委托,攀枝花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园区选址和起步区(团山片区)5.4平方千米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年6月,决定开发马店河片区后,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攀枝花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马店河片区7.3平方千米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2月完成,并修改完善了团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加控规面积1.2平方千米,从而使园区控制性规划面积达到13.9平方千米。

2004年4月,管委会委托攀枝花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进行园区总体控制性规划编制。按照坚持合理分区、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建“绿色园区”、与金江镇开发相结合的原则,2004年7月,完成了园区25平方千米总体控制性规划——《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按照《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分为以发展冶金工业为主的团山片区、以发展化工工业为主的马店河片区、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鱼塘片区,可供工业企业利用的地块面积为9.5平方千米,占园区总面积的38%。

供水系统:以2个10万吨公用水厂为核心,配套建设输水管网,多级加压,设立高位水池,加上若干企业自备供水系统,保证各片区用水需要。

供电系统:以500千伏变电站、园区2×30万千瓦燃煤自备电厂为核心,建设4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以及配套输电线路,保证入园企业用电需要。

道路系统:以6条南北向干道和园区铁路货场为核心,建设干道支线、高速公路接线、铁路货场接线,保证园区货畅其流。

通讯系统:以1万门程控电话基站、若干移动通信基站为核心,形成光缆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电视电缆网,保证园区信息畅通。

管理服务系统:以管委会大楼为中心,建成政务、公安、消防等配套的管理系统;各片区设立商务中心、仓储中心等,满足园区综合管理、服务等需求。

2004年7月,《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市政府与市政协进行了民主协商,市委常委会进行了研究,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审查。

2005年1月6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上报省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完成,为攀枝花科学地调整城市规划、建设高耗能工业园区提供了依据,为园区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整治和开发、搞好土地储备、增值土地价值创造了条件,为园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治施工便道的同时,园区抓紧进行园区次干道2号线的设计和招标工作。2号次干道为入园企业大型设备的进场和今后原材料、产成品的进出通道,一期工程金江至团山全长4.04千米,宽10.5米,预留宽度1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5200万元。2001年6月控制性工程两座特大桥开始施工,11月全线开工,当年即完成总投资的48%。同时边建边用,担负起很多项目建设的临时通行任务,2002年底一期工程全部完工。二期工程团山至马店河3千米随即开工。2004年2号次干道一期工程两旁栽种了翠绿的行道树、红色的三角梅,加上人行道上一个个小花台,十分美丽,特别是二号桥至三号桥之间长达3200多米的直道,是攀枝花绝无仅有的一景。

随后,园区建成了2号次干道二、三、四期工程,1、2、3、4、5号支线,一号次干道,三号主干道一期工程,二三号干道联络线,铁路货场北、西通道等,在园区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网络。

十年前,各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基本是政府投入。由于建设资金紧张,攀枝花钒钛园区引进市场机制,按照“统一规划,业主实施,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尽可能让受益业主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工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基础设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供水系统规划日产10万吨水厂2座,分工业、生活两个系统。市水务集团积极投资建设,完成了一期工程,作好了管网设计,园区各干道和主要支线路基基本成型后即开始敷设主管道,并根据园区发展情况两次更换更大管径的管道,为已入园各项目施工点架设了临时管道,保证了工业用水的供给。2003年园区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

供电系统规划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其中用户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及相应等级的输电设施,省电力公司积极投资建设。2002年6月,园区内石板箐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这是全国最高等级的交流变电站,当时全省仅4座。因为二滩电站出线等级只有500千伏一个级别,攀枝花在二滩电站建成发电4年后,终于算是“真正”用上了二滩电站的电。到2005年,园区马店河220千伏、彭家坝110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园区公用变电站各等级完备了。35千伏变电站本应由用户投资建设,攀枝花电业局局长杨文毅说:“用户早一天用上电,园区早一天发展,我们也早一天赢利。”2001年4月30日攀枝花电业局投资建设的团山35千伏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保证了第一户企业的投产。 

最有市场经济头脑、最有远见的基础设施投资商莫过于攀枝花电信公司。2000年得知园区即将成立即找上门来,表示愿投资建设可供装机1万门固定电话的中心机房,并负责在园区布网,但要园区承诺:在与其他固定电话经营商同等收费价格、同等服务质量甚至更加优惠、优质的前提下,园区企业装机不达到1万门,园区暂不引入其他固定电话经营商。该公司也信守承诺,在第一户企业投产时建成了固定电话网络,满足了企业需求。刘良英,这个个子不高的电信女职工,大学毕业后就作为电信公司的客户经理,成天在园区跑,竭诚为企业服好务。2003年7月的一天,当时马店河地区还没通路,她冒雨步行到川投化工公司上门服务,因山路太滑,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了下来,浑身沾满了黄泥巴,幸好被坡下的路人救起。可她还笑着对路人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在筹建时就离不开网络了。我和我的企业就是要让用户在园区感觉不到一点点不方便。”

电信公司这样做,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也是这样,园区开发到哪里,移动通讯基站就建到哪里。现在,园区内有10座基站,实现了3G通讯。

天成石化公司、中石化公司也都是慧眼识金、捷足先登的投资人。2004年2月,天成石化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园区第一座加油站——一号桥加油站投入使用。次年,中石化投资300万元建设的三号桥加油站也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项目也有说不上“谁投资谁受益”的。园区原是农村,本无有线电视网络,家家用的是“锅盖”天线。但园区企业投产后,哪怕只有一两户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也不能再用“锅盖”了。加上园区内不能有农业行为,面积很大的土地上,需要收看电视的只是总共不过几十户企业的倒班职工。而要布设这样的电视网络,仅主干线就需要投入20多万元。这是实打实的“亏本买卖”。2005年,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邹吉祥深情地说:“园区是在一片荒山上建设的,现在交通不便,职工没电视看企业就可能留不住人。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不能算经济帐啊。”在他的督促下,市有线电视中心一个月内就在园区迅速架通了有线电视电缆,给投产的3户企业开通了信号。

园区基础设施重头戏——铁路专用货场的建设,最能体现创业的艰难困苦和成果的来之不易。

大工业必须有铁路货运支撑,才能正常运转。攀枝花属资源开发型城市,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攀枝花货运量更是以铁路运输为主,1990年以来一直占全市货运周转量的90%以上。园区要想实现“再造一个攀钢”的奇迹,铁路货场是不可少的——攀钢有密地、弄弄坪两个货运车站可用。何况2001年攀钢已经提出:入园建设钛系列项目,园区必须具备铁路专用货场这一基础设施。

多年来,铁路建设基本上由国家投入的“单轨制”,使成昆线运能严重不足。但攀枝花通过铁路实际发送货物仍然增长很快:2001年为1427万吨,2002年为1568万吨,2003年为1715万吨,2004年为1825万吨。要知道,成昆线的设计运能仅仅1500万吨,能运这样多已属铁路部门一再挖潜,实属不易。

人的潜力可以不断挖掘,物的潜力有科学制约的终点。

园区的开发建设者头脑十分清醒。2000年11月,得知园区设立将会得到批准时,就以攀枝花市工业开发园区领导小组名义委托成都铁路局设计院设计团山铁路货场方案。2001年1月,成都铁路局设计院完成了预可研报告,提出了3个比选方案。园区管委会成立后选取了投资最省的“1028方案”(年100万吨),成都铁路局设计院开始优化方案。2002年1月,园区就优化完成的“1028方案”向铁道部计划司作了专题汇报。

2002年初实力雄厚的川投集团公司拟建设以12万吨黄磷为龙头的磷化工系列项目。经科学论证,这年5月提出在园区尚未开发的马店河片区选址的结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铁路货运的问题。这是因为:成都铁路局与昆明铁路局的分界点位于攀枝花火车站南0千米处,昆明铁路局在攀枝花境内均为四等以下小站,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受到铁路体制限制,各铁路局都愿意多装车、少送出空车皮。这就是所谓“排空车”问题。因此,攀枝花南下的铁路货运历来不畅。

发展磷化工,必须从云南地区运进原料磷矿石,12万吨黄磷项目年需运入130万吨矿石,铁路运输问题事关项目成败。以前,川投集团电冶公司距最近的铁路货站(桐子林站)仅5千米,却不得不将云南方向来的矿石原料卸在50千米外、昆明局管辖段内的迤资车站,再用汽车运回厂。由于中国地域太宽,铁路经营从经济性出发,要改体制很难。解决攀枝花铁路货运特别是南向货运困难问题的长远办法是建设成昆复线,这在当时看来比较遥远;另一个办法就是在昆明铁路局管辖区段建设铁路专用货场,扩展铁路运能。

2002年6月,攀枝花市与昆明铁路局形成在园区建设一座年吞吐量300万吨铁路货场的意向,昆明铁路设计院的专家夜以继日,很快完成了园区马店河铁路专用货场的设计。2003年3月,铁道部计划司派员来攀考察,结论是:必须在昆明铁路局管辖区段扩能,同意在马店河建设园区专用的铁路货场,年吞吐量300万吨,同步建设迤资火车站扩能改造工程。

这之后建设方案经数次修改,日臻完善,但因种种原因,2003年10月后项目陷入停滞状态。

进入2004年,攀枝花南向铁路货运问题爆发,积压的铁路货运量曾连续5个月高达50~60万吨,攀钢公司轨梁厂钢材库存高达库容的5倍,全市6大焦化厂产品堆积到人车进厂都困难,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2004年4~5月,攀枝花每天“请车兑现率”仅26.4%左右,6~8月更低至17.8%左右。攀钢的钢材甚至通过汽车南运130千米到黄瓜园车站装车,企业损失惨重。2005年1~5月,攀钢通过铁路运输在市外采购的煤炭和矿石到货56.6万吨,合同完成率仅32.3%。

园区专用货场可承担攀枝花南向货运通道的职能,对攀枝花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修建园区马店河铁路货场迫在眉睫!企业忧心,攀枝花人民的“父母官”更忧心。

200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发起,共有2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请昆明铁路局在攀枝花地区扩能的建议》(第4214号建议)。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代表的意见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政府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7月14日,铁道部答复赵爱明等代表:攀枝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工业基地,园区的原料和成品主要经由成昆线南段进出,既有铁路货场的能力无法满足需要;将责成昆明铁路局与地方出资人加快前期工作,条件成熟即组织开工建设。

2005年9月,昆明铁路局会同有关各方,对园区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了审查,提出专用线在迤资站接轨的意见。12月23日,铁道部正式受理了园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建设的申请。

2006年3月10日,铁道部下达《行政许可决定书》,颁发《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许可证》,准予建设马店河铁路货场铁路专用线,同意园区铁路专用线在成昆线迤资站成都端接轨方案。

这一书一证,是来之不易、对攀枝花发展意义深远的两份文件!

迤资火车站改扩建暨钒钛园区铁路专用货场项目由昆明铁路设计院设计。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工程包括:土石方45万立方米,路基构筑5.3万立方米,桥涵13座643延米,铺设轨道10.9千米、道岔31组、道砟2.4万立方米,迤资站和货场连锁信号系统,电力线路系统,生产生活用房。工程分别由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和云南省铁路工程总公司承建。项目共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园区货场及联络线工程,竣工运营后货场年吞吐量可达300万吨,是特大型铁路货场,具有散装货物、整车成件货物、集装箱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能力和列车编组功能;另一个部分是迤资站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将由原来的4股道增加到9股道,将极大地提高成昆线的运力,迤资车站也将由原来的四等站升为三等站。园区铁路货场北面、西面均有进出口通道与外界相连,实现货畅其流。

2006年9月1日,攀枝花钒钛园区马店河铁路货场及专用线暨迤资车站扩能工程举行了开工典礼。

由于施工作业面受限、工程量新增、地质滑坡治理、汶川大地震和攀枝花八三○地震影响,工程在国家规定的3年内未能按期完成。

按照铁道部2005年早已下达的规定,凡未能按期完成的许可项目一律以新项目重新申报。但如果按照新项目申报,此时铁道部关于货场“整进整出、站台长度不低于840米”等新规定,使“半列反推”、“鸡爪子”布局的园区铁路货场原有方案已不可行。如果重新申报,唯一方案只有打个长长的隧道到仁和沟,看能否寻找到一片铁路不能爬陡坡的较大空地。

2009年,园区管委会将延续铁路专用货场行政许可作为基础设施攻关大事,自年初就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管委会主任苏蜀林带队,数次冒着风雪到北京向铁道部陈情。

由于铁道部规定在先,破规影响巨大,铁道部行政许可处坚不受理。按照公文运转程序,任何人也无法再将此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天无绝人之路。曾任铁道部计划司司长、2001年就开始大力支持园区铁路专用货场建设的曹青,为攀枝花指出了一条通幽曲径。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之处非妙尺。园区铁路专用货场建设工期延误的原因和无法更改设计方案重新申报的困难,终于上达铁道部有权部门负责人。

的确情有可原!

2009年8月4日,铁道部下达《行政许可决定书》,准予延续行政许可有效期一年。

这又是一个全国第一!

2010年7月1日,攀枝花钒钛园区铁路专用货场暨迤资火车站改扩建项目竣工开通。

随着高亢的汽笛声,满载园区产品的货运列车向昆明方向飞驰而去。

这不仅仅是攀枝花铁路南向货运的畅通。放眼开去,随着成昆高速铁路、成昆高速公路、丽攀昭铁路的兴建,随着泛东南亚铁路网的建成,随着攀枝花创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倾力打造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前进步伐,攀枝花在建设成为全国次级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闻推荐

阳光花城“半边天”载歌载舞庆佳节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表演很精彩,展示了我们‘半边天\’的靓丽风采。”昨(8)日,市民吴佩桂在市中心广场观看“唱响主旋律、巾帼展风采”文艺演出时对记者说。当天,来自市公安局、东区妇联、攀钢等13...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