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谷镇芭蕉箐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创新基层治理,培根铸魂育乡风
□本报记者 程礼攀
近年来,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风文明,大力发展早春枇杷和晚熟芒果等支柱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支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1年,该村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种上芒果枇杷,荒山变“金山”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芭蕉箐村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大力发展早春枇杷和晚熟芒果支柱产业。目前,芒果种植达5000余亩,枇杷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
3月16日,位于芭蕉箐村的米易县金穗芒果种植家庭农场内,种植户正忙着为果树施肥、灌溉、修枝、剪叶……“以前这一片是荒山,如今已种上236亩芒果,去年三分之一挂果,收益达到50万元。”农场负责人刘从龙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刘从龙于2016年返乡创业,在芭蕉箐村三岔河水库周边发展晚熟芒果种植,并成立农场。随后,农场配套建立起芒果分拣中心以及蓄水池、灌溉管网、产业道路等,并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农场成立后,先后带动周边20余户芒果种植户发展产业,辐射芒果种植面积1000余亩,农场于2019年成为省级示范农场。
当天,在该村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们正忙着将枇杷打包外寄。“通过合作社,销路不用愁,我们只需把枇杷种好就行。”为让枇杷第一时间送达到成都客户的手中,种植户鄢远树说完便又忙碌了起来。
“现在,我们合作社发展重点已不再是增加数量,而是提高质量。”曾绍斌是该合作社负责人,也是枇杷种植“土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种植户由2010年的8户增长到现在的103户,多年积累的经验让种植户们不再担心技术问题。为让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曾绍斌又在种植品种上下功夫。2017年开始,他陆续与四川农大、华南农大、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从22个枇杷品种中选择了“白雪公主”和“早百香”两个品种进行试种。“两个品种分别嫁接了2亩,是否可行,明年便可揭晓答案。”看着林地里茁壮的新枝条,曾绍斌说。
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走在芭蕉箐村,道路宽敞、路面整洁,但无论居民聚居点,还是道路两旁,看不见一个垃圾收集点,更看不见一个公共垃圾桶。
垃圾去哪了?村民苏国龙说,以前村里是有垃圾集中收集点的,但经常清运不及时,晴天散发臭味,雨天流淌污水。改变发生在去年,全村通过协商决定自筹费用,以人均50元一年的标准将垃圾清运业务承包给第三方。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挨家挨户清理垃圾,听到清运车的广播,村民就把垃圾拿出来放到清运车上。好习惯,是芭蕉箐村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芭蕉箐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近年来,芭蕉箐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村先后改造厕所330户,建设旅游公厕1座,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6个,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共1000个,完成丙谷镇到芭蕉箐村公路窄改宽项目,实施新农村道路美化和亮化改造,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增强竞争力、承载力和宜居舒适度、美誉度。同时,芭蕉箐村探索创新新时代农民教育管理方式,将德治、自治和法治有机融合,全面深化乡风文明治理。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处,建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文明新风弘扬服务平台,以道德模范、芭蕉箐好人、脱贫典型、红白理事会成员、乡贤人物等为主体,组建志愿服务队2支,吸纳志愿者19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花香蝶自来。近年来,芭蕉箐村还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打造观赏荷塘500余亩,按照“阳光、休闲、旅游、康养”的定位,以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助推产业发展,结合枇杷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马鞍山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一、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以前无人问津的芭蕉箐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枇杷水乡、荷塘藕乡和康养目的地。
新闻推荐
据攀枝花市气象台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计2022年3月9日~11日,全市天气晴,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午后阵性风力较大,森林草...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