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里长出“农技共同体”

攀枝花日报 2021-12-04 04:44 大字

□本报记者 晏洁

12月2日一早,王美华来到芒果林里锄草。

“技术真的是个‘宝’,起初不懂技术,花了60多万元冤枉钱;现在搞懂了些技术,今年芒果初挂果就卖了100多万元。”48岁的王美华品尝到了技术的甜头。

王美华是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土生土长的农民。早年,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只身前往上海打工。10多年打拼下来,有了一定的积蓄。2015年,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王美华决定回乡。当时,芒果种植已成为攀枝花市中高山地区的“热门”产业,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经过一番考察,王美华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除了自家的100多亩山地,他还流转了200亩山地种植芒果。

2015年底,气温寒冷,王美华担心刚栽下2个多月的芒果苗会被冻伤冻死,便在他人的建议下,买来羊粪作御寒肥料。由于施放不当,造成烧根烧苗,300多亩芒果苗死了一大半,直接损失60多万元。

此番教训惨痛,让王美华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坚持种下去。从那以后,他四处学技术,最终找到了攀枝花二十六度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得到了精准指导,学到了技术。在与广大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攀枝花二十六度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卜凡发现,像王美华一样需要农技服务的农户有不少,仅仅依靠公司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而科研院校、农业部门由于缺乏平台、信息、人手等,很难给农户提供系统、精准的农技服务。

2019年,二十六度果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三农服务站,“每个站各设1名站长、技术员和信息员,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底薪由公司发放,业绩绩效来自农资销售。”卜凡说,公司与中国热科院南亚所、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三农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撑,希望采用这种模式,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站好服务农户“门前岗”。

王美华通过应聘成为白马镇三农服务站的站长。“每年公司和农业部门组织我们参加的线上线下培训有10多次。第一年,公司每月补贴站上运行经费1万元。”王美华说,服务站除了上门提供技术培训,也会开展集中培训,让更多的农户学到技术。

白马镇龙塘村农户唐艺波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家种了200棵芒果树,之前由于不懂技术,坐果率低、病虫害多,种了6年多芒果,收益为零。2020年,心灰意冷的唐艺波打算把芒果树砍了。王美华了解到唐艺波的情况,恰巧白马镇三农服务站正准备集中开展一次为期10天的培训,王美华便邀请唐艺波前来听课。培训结束后,王美华和技术员又前往唐艺波地里察看果树的情况,开展测土施肥,经过1年的指导,今年唐艺波家的芒果树终于有收成,200棵芒果树挂果12000个,收入4万。

目前,全市21个乡镇已建立三农服务站。华坪、凉山州等周边地区也向二十六度果品公司发出了邀请函,邀请攀枝花的农技员到当地开展农技服务。

新闻推荐

仁和区米易县入选“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图为米易县高龙村村道。本报讯(林佳玥记者吴晓龙文/图)近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