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琴声墨香中回望初心 ——记米易县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

攀枝花日报 2018-07-20 07:08 大字

在琴声墨香中回望初心。 (米易县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供图)□本报记者 周翼

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身着旗袍的女子端上一杯清茶,恍惚间似有穿越之感。揭开杯盖,清香扑鼻,兼以四周的泼墨山水画和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更是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雨过琴声润,风来翰墨香。在细风微雨当中,走进米易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原本那颗略显躁动的心,总能在幽幽琴声与阵阵墨香中平静下来,再品一杯清茗,诵一段诗书,窗外的浮华与喧嚣便随之烟消云散,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古筝、茶艺、书画、旗袍……本来都只是各自的爱好,但它们就像磁石一般,把不同领域的人们聚在了一起。正如协会会员、古筝爱好者匡玥麟所说,我们之所以组成了中华民族,不正是因为身上都蕴藏着中华文化最纯粹的灵魂吗?

协会成立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了协会宗旨,也成为协会所有活动的前进方向。

作为礼仪之邦,传统礼仪在中华文明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自古都讲“百善孝为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这一点,2016年7月17日,米易县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了一次以传统礼仪为主题的活动。协会的礼仪老师除了教孩子们传统礼仪,还让他们向自己父母行茶揖礼,再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突如其来的温暖,让不少父母感动落泪。

3月10日,新春的钟声回响尚在,米易县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迷昜筝爱”2018新春古筝音乐会,用琴声迎接春天的来临。一曲《星月神话》迷幻、空灵,将人们带到了充满无尽遐想的美丽星空;一曲《渔舟唱晚》更是让人仿佛回到了夕阳西下、渔歌四起的故乡。

5月27日,10多名少年走进协会,铺开宣纸、研墨执笔,在一笔一画间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学习握笔到在纸上留下墨迹,从点横竖勾到一个结构严谨的汉字成型,小学员们认真的眼神里,是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3年的努力,协会会员从最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如今超过80人,而跟随协会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学员更是不下千人,传统文化让这团星星之火初显燎原之势。

如今,每到周末,走进协会挥洒笔墨、抚琴品茗成了不少米易人新的爱好。雷春英是协会早期会员之一,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的她日常琐事不断,生活的压力和事业的繁忙让她疲于奔走,“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书法,我发现在书法中,我的心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总能迅速地回归平静。”

像雷春英这样,在诗画山水间找到宁静的还有很多,修身养性成为他们不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而协会在为他们提供这个机会的同时,更逐渐成为他们放松身心的避风港。

如何进一步扩大协会的影响力?“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来源于润物无声,正如苏轼所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们总需要在向前奔跑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初心。”雷春英说,“协会也会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喜欢上传统文化,进而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免费筛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本报讯(记者晏洁)日前,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攀枝花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工作方案》...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