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山”之间构筑绿色家园 ——写在米易县荣膺“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称号之际

攀枝花日报 2018-05-22 06:52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周明艳 本报记者 周翼 山水环绕的县城全景。“一蓑一笠一渔舟,若水烟波任去留。杨柳堤边歌韵起,芦花岸上笛声悠。”这是三百多年前的清代诗人吴山对米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吟唱和描绘。时过境迁,安宁河依旧静静地穿城而过,两边的青山依旧默默的守护着堤岸上的人,不同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米易这座小城俨然成为一座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团锦簇、典雅时尚的现代山水园林城。

5月19日,“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正式入选榜单在福建省邵武市隆重发布,米易县喜获“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称号,排名第五位,被誉为“猫冬名城 消夏胜地”,这颗“攀西明珠”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焕发出新的耀眼光芒。

走进阳光下的康养胜地

米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人类宜居区,是一块“插根扁担都能发芽”的福地。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明媚、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一年四季空气清新、一年四季明月繁星。

“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是对米易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米易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年平均气温20.5℃,有“内陆小三亚,四季瓜果香”的美誉。时值初夏,米易的太阳散发着同这里的百姓一样的热情,但因其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米易的夏季时光却融合了“热情”与“温婉”两种性格。

“不管再热的天,走到树荫下就觉得十分清凉。”这是在米易享受过艳阳之后的人们,经常会发出的感叹。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祛寒避暑两相宜。

近两年,每到夏季,受不了成都湿热的李国正老人都会来米易,在县城里住上几天,再到位于丙谷镇的芭蕉箐村住上一段日子。“米易的县城很漂亮,每次来都会小住两天,在树荫下享受这里的‘慢时光\’生活。”李国正说,“我最喜欢的还是芭蕉箐,除了凉快还有这里的秀丽风光,万亩枇杷果业观光园区,6个水库星罗棋布,碧水荡漾、空气清新,特别是到了荷花盛开的时节,更是让人沉醉其中,身心舒畅。”

走进米易,就走进了天地人和的山水画廊。这里有鬼斧神工的颛顼龙洞、神秘原始的白坡山森林、美丽幽静的龙肘山景、诗情画意的海塔世外桃源、承千年乡愁的米易梯田、古朴典雅的清真寺望月楼、历史悠久的何家坝遗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一季一景、一月一色,一地一俗、一乡一情。

近年来,米易加速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康养旅游体系,围绕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康养度假项目建设。川煤疗养基地、岐黄养生大院、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等康养项目建成落地;四川省治未病中心米易分中心正式挂牌;先后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恒温游泳馆、易园、环湖健身步道、滨河景观带等一批休闲健身设施。

米易还拥有攀西功能最齐全的自驾车营地——海棠蓝湾自驾营(游)基地,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6个重点旅游新村、7500余张康养接待床位;综合文体广场3个,省级重点公园2个,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组织齐备,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康养旅游配套功能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米易阳光康养旅游外向度、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瓜果飘香。

米易的夏季时光。

守住绿水青山最美底色

米易“康养胜地”的美誉得来不易,去年7月1日,米易县首次荣获全国“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这一荣誉,是对多年来致力打造“阳光时尚花园城、康养度假目的地”米易人的最好回馈,也是对米易县坚持走“两山”理论发展之路最好的肯定。

以“工业强县”为目标的米易县,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布局城镇、农业、工业和生态功能空间,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工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全县生态功能不降低。

今年2月7日,在米易白马工业园区内,由攀枝花七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磷酸铁生产线正在运行。攀枝花钛白粉行业产生的工业固废——硫酸亚铁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获得“重生”,经过工艺处理,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成为了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品的原材料。

七星光电运用技术手段将工业固废“变废为宝”,是米易县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米易县深入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绿色是米易县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围绕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米易县大力实施“生态米易”战略。

而作为攀西干热干旱河谷地带的典型代表,米易县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打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五大环保行动,绘就绿色发展的画卷?

“放眼望去,皆有绿色”,这是米易给出的答案。米易县委、县政府把攻克干热河谷阳坡造林这一世界性难题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突破口。

按照“生态保护第一,山水林城相融”的原则,米易县高起点、高标准对县城视野区绿化造林进行规划,制定县城视野区生态保护方案,确定以灵官山、龙爪山和草场大梁子为主的南北线、东线和西线,“三点三线、点线连片”的三大县城视野区造林绿化范围。自2013年以来,米易县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工程五期,造林面积3105亩,种植苗木35.98万株,苗木成活率90%以上。

截至2017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03万亩,人工造林21.5万亩,封山育林82.3万亩,确保全县林地面积230万亩,森林面积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16%,荣获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首批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如今的米易,已逐渐形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行在绿中”的园林城市发展格局,推开门窗、步入户外都能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享到绿荫。正如米易县委书记王飚所说:“身边有米易,何必去海南。得天独厚的干热河谷气候,蓝天白云的舒心映衬,时令蔬菜水果的及时滋润,没有雾霾侵扰的新鲜空气,自由自在的清新呼吸,热情好客的米易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米易县委宣传部供图)

米易县城一角。

新闻推荐

假“悲情营销”背后的真问题

针对农产品“悲情营销”,终于有基层政府看不下去了,叫停了。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