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村:“扫”出来的好风气

攀枝花日报 2018-05-17 07:1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翼

5月9日一大早,家住米易县普威镇西番村4组的李友个扛着扫帚,来到自己负责的区域认真打扫起来,“政府安排给我这个岗位,每个月能领到300元钱,给我家减轻了很大压力。”

李友个所说的岗位,是人社部门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由米易县政府出资帮扶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并适当给予补贴的公益性岗位。从2016年12月设立岗位至今,米易县254名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用扫帚“扫”出了崭新风貌。

岗位补贴缓解生活压力

2016年底,攀枝花市人社部门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各区县政府出资设立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道路清扫、维护、保绿等非营利性服务。目前,米易县共申报了243个岗位,其中普威镇西番村14个,由县就业局拨付每人每月300元补贴资金。

作为当时村里的贫困户,李友个成为公益性岗位的就业者。她说:“当时村干部来征求我的意见,我马上就同意了,因为这对减轻我家的生活压力很有帮助。”随后,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李友个上岗的建议。

从那天起,扫帚就成了她的“装备”。清晨,李友个带上“卫生监督员”袖标,扛着扫帚出门,将垃圾扫到一堆倒进垃圾箱;傍晚,李友个再次扛着扫帚检查一遍,确保干净之后再回家。

每个月300元的补贴,对李友个一家来说,如同雪中送炭。“我家5口人,上有80岁的母亲,还有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生活开销很大,”李友个说,“当时家里产业还见不到效益,每个月300元就基本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生活费。”

如今,李友个家种植的6亩核桃、2亩青花椒,每年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益;另外还种植了12亩烤烟。如今,李友个依然每天扛着扫帚打扫卫生,在她眼里,作为一名“卫生监督员”,打扫卫生已不仅是为了300元补助,更是为了村里的崭新风貌。

“扫”出村里的新风貌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每天都要扫出一大堆垃圾,(下转2版)

(上接1版)现在不用每天扫也没得好多垃圾。”李友个深有感触地说。

这样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方面,更是村民们逐渐养成好习惯、村里逐渐形成好风气的结果。

步行于西番村,崭新的房屋墙上或草坪中放置着一块块提示牌,提醒着广大村民养成好习惯。走进西番村村委会的活动广场,“村规明约”等规定被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要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要实现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通过村容村貌打造,还有这些提示牌和村规民约,让村民时刻把要求记在心里。”西番村村主任李成友说,“最简单的例子,保洁员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也就不好意思再乱丢垃圾了,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好的习惯。”

新闻推荐

聚焦创新融合发展 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姜大明莅攀调研王研参加 李建勤李群林杨冬生陪同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姜大明莅攀调研王研参加李建勤李群林杨冬生陪同本报讯(记者吴禹涵)5...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