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 一位母亲的平凡之路
有人说,女人是花,是诗,其实,女人还可以是树,是山。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儿女,每一个角色都让女人绽放不同的美丽,这个世界因此变得芬芳绚丽。
三月春深,南风如熏。在这里,品读女人的故事。
——编者
□吴兴刚
为母则刚,这是真理。
张春美与丈夫邱友明,均为米易县第二小学校教师。儿子博史尼撒,生于1996年4月4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手风琴专业学生。女儿博史琛嫫,生于2002年10月27日,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初三年级学生。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一双儿女均是先天性残疾,他们从未见过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成才,母慈子孝,父贤女慧。
不难想象张春美、邱友明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博史尼撒四处求医的辛劳,“常常是头天晚上12点就去排号,有时要排上两天两夜才能看上。”即便如此,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企盼,也没有找回博史尼撒眼里的世界。
儿子6岁多时,女儿博史琛嫫呱呱坠地,本以为一家人的新生活将扬帆启航。让夫妇俩没想到的是,女儿睁开的双眼里仍然没有光明的世界,有的只是与哥哥一样的冰冷无情的结论:视力先天性壹级残疾。
坐在面前的张春美,笑容淡淡,丝毫看不出命运的捉弄。她的讲述从2009年开始,从女儿跟在儿子的后面,学习手风琴讲起。
其时,13岁的儿子已经学习了4年的手风琴,换了三台手风琴。第一台手风琴1500元,第二台18000元,第三台42000元。三台手风琴的价格加上为他求医问药的支出,整个家庭除了用“捉襟见肘”来形容外,剩下的只有“家徒四壁”了。
所以,张春美、邱友明帮女儿博史琛嫫作出的选择实际上别无选择,因为哥哥换下来的手风琴还可以“废物利用”。
2009年8月29日,在博史尼撒获得昆明手风琴艺术节暨第三届“春城杯”手风琴大赛金奖之后,妹妹博史琛嫫也随哥哥一道走进了学习手风琴的世界。
6岁的琛嫫刚学背手风琴就哭闹得不行,每次学琴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毕竟年龄小好动,一坐就是十几分钟,难得静下来。回想起那个时期,张春美的声音颤抖了:“我那时多么希望女儿是健康的。假如她是健康的,就不会这样辛苦地去学习手风琴了。但是我只有一个念头,女儿一定要学手风琴,让音乐为她找到生活的快乐。况且,假若选学其他的器乐,家里没法给她买乐器。”
最终,女儿受到哥哥的熏陶感染,从开始的不接受、抵触,到后来性格格外开朗,渐渐地以学琴、练琴为乐趣,与哥哥比学赶超。陪伴着兄妹俩的,除了阳光、风雨,就是背着近20公斤重的手风琴的张春美、邱友明。
博史尼撒、博史琛嫫每次学手风琴,张春美全程陪伴。每次学习间隙,她都要把女儿抱在怀里,伸出手掌,与女儿击掌相庆。那“啪”的一声,化消了女儿学习的辛劳,增添学习的信心,也是一位母亲带着儿女向不幸命运抗争的前奏曲。
除了老师的讲授、辅导外,兄妹还坚持每天练琴三次,早上六点到七点,中午一点半到两点半,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雷打不动,从不间断。炎热夏季,张春美在旁边摇扇子、端水;寒冷冬天,她总是准备好热水,让兄妹俩随时都能温暖冰凉的小手。歇息时刻,她不是讲故事,就是陪他们玩耍。
在兄妹俩的记忆中,母亲张春美的那句“乖乖儿(女),你真棒”,是今生最大的鼓励。对于这一点,博史琛嫫刻骨铭心。她说,她的一丁点儿进步,哪怕是使用一次文明语言,都会得到母亲的赞赏,而母亲脱口而出总是那句——“乖乖女,你真棒!”
“乘着琴声的翅膀,飞得更高”的博史尼撒、博史琛嫫兄妹,在国内外舞台上,收获了无数鲜花和掌声,也懂得了感恩。在2014年10月,大型励志公益巡演《生命·阳光》在攀枝花演出时,兄妹俩联袂表演了手风琴二重奏《快乐的啰嗦》《西班牙斗牛士》,以回报攀枝花父老乡亲的关爱。
记住了博史尼撒的感恩致辞:“十分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引我和妹妹走上这条音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虽然有很多的艰辛,但我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和对人生的感悟。”
坐在台下的张春美则这样诠释:“孩子是上天送给每个家庭、每对父母最好的礼物,即便这份礼物不是那么完美,我们都要坦然接受,用爱和责任好好陪他们长大。”
新闻推荐
功夫“绣”进土地里 生活“秀”出新变化 米易县扎实推进“四好村”建设走笔
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新风貌。(本报记者周翼摄)□王松特约通讯员周明艳本报记者陶泓霖一张旅游接待图,勾勒出村民自治的新阵地;一根红线,标注出村民闯市场的诚信“公约”;一条心,描绘出...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