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绣”进土地里 生活“秀”出新变化 米易县扎实推进“四好村”建设走笔
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新风貌。(本报记者 周翼 摄)□王松特约通讯员周明艳
本报记者陶泓霖
一张旅游接待图,勾勒出村民自治的新阵地;
一根红线,标注出村民闯市场的诚信“公约”;
一条心,描绘出村民携手并进的新画卷。
在米易,“四好村”建设不仅流行起了新风尚,更延伸出了新内涵。
米易县坚持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导向,这不仅代表着米易县23万群众的共同心愿,更是米易县委、县政府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张图——描绘村民自治新景观
雷窝村是米易县丙谷镇的传统农业村,在全市旅游新村建设中,这个村的产业发展又增添了底气——旅游业。
新春佳节,雷窝村村民谢洪舟如往常一样,准点拿着笤帚出门打扫卫生,“虽然是休息日,但是我们村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不能‘放假\’,来我们村游玩的游客们最看重的就是这里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谢洪舟对记者说。
谢洪舟口中的“清新自然”是整个雷窝村村民们共同维护的村容村貌。在村口的一张旅游接待图上,全村的房屋坐落位置一目了然,特别之处在于图上有几个醒目标注的垃圾收集点。
雷窝村党总支书记李发兵对记者说:“建设‘四好村\’我们从细节入手,不仅要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更要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在村务公开栏里,全村93名党员“一句话承诺”句句都与“四好村”建设联系紧密——“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孝敬父母,教育好子女”“维护干净整洁生活环境,建设幸福美好大家园”……
党员的示范带动,让全村村民对“四好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雷窝村“四好村”建设光荣榜上,42户“卫生家庭”通过图片展示了自家的卫生环境变化,每张图上,村民们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一根线——建立村民诚信制度
欧勇,土生土长的米易县草场乡龙华村村民,2012年“触网”至今,他家自产的枇杷不再吃“哑巴亏”。
“我们村在山区,离市场较远,原来都是收购商来村里收枇杷,价格方面,村民没有主动权。”欧勇回忆说。
在他心里,“没有主动权”就意味着家乡的特色水果被贱卖。于是,2012年,他开始了新的尝试——上网卖枇杷。
当年,欧勇家的枇杷销售逐月递增,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联”起了更广阔的市场,欧勇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议价权,“果农自己掌握了买卖价格的话语权,家乡的农特产品有了‘高身价\’。”
从接近市场到融入市场,欧勇的家开始发生变化——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摩托车变成了皮卡车,就连原来没有利用的屋顶,也搭起了顶棚变成了农特产品包装盒的仓库。
果子销路好,品牌是个宝。在“四好村”建设中,龙华村建立了“诚信红线”制度,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全村村民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米易枇杷”区域公共品牌形象。
龙华村党支部书记杨利贵对记者说:“‘诚信红线\’制度是龙华村村民集体意识的具体体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加统一,守住诚信底线已经成为龙华村的新风气。”
一条心——凝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高山地区芒果林、二半山区葡萄架、河谷地区养鱼塘……立体式的产业分布让湾丘乡热水村产业结构“层次分明”。
“村民一门心思奔小康,但只要事关村集体发展的决定,村民们都积极参与。”热水村党总支书记杨家贵对记者说。
村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大家对村集体账户收支情况提出了新要求。
在“公开”二字上做文章,热水村用实际行动回应村民诉求——为让集体资金账户开支情况更加透明,确保村民在村集体事务中当家作主,按照省、市及米易县进一步深化“四好村”建设安排部署,热水村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事务“四务”监督会。
监督会成员均由村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事务进行监督,并根据议事内容清单,讨论村级建设和村务管理事项,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级事务。村民有疑问,监督会成员及时解答;村民有意见,监督会成员迅速反馈。监督会在村两委与村民间架起了一座相互信任的“连心桥”。
对村两委工作放心,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热水村的土地上,村民抓生产、促增收的呼声越来越高,村民们携手并进的精神面貌为热水村产业发展凝聚起了更加强大的新动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莉)2月24日,记者从团市委获悉,2018年春运期间,100余名青年志愿者坚守阳光花城,为全国各地来攀旅行的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累计服务游客7.1万余人次。据了解,团市委、市青志协于2月5...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