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养+”加出工业转型新路径 ——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工业”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7-12-06 07:34 大字

天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型钛复合材料深加工制品项目生产线。(杨恒 本报记者 宋俊康 摄)12月4日,位于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的天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条年产30万套新型钛复合材料深加工制品项目生产线已正式投入运行,从落料到成形、从抛光到装配,所有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只需30至40秒,一口抗腐蚀、传热快的钛锅就制造完成。

钛,也称“第三金属”,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把“高大上”的国家战略资源变为一口“锅”,不仅仅是新型钛复合材料在攀枝花的一次应用拓展,更是攀枝花“康养+工业”的一次努力尝试。

今年以来,攀枝花立足工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以康养为圆心,以工业为半径,努力构建“康养+工业”体系,夯实“康养+工业”基础,优化“康养+工业”环境,“康养+”加出了攀枝花工业转型新路径。

□本报记者 江潇

构建“康养+工业”体系

绘制发展蓝图

这些天,天脉科技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我们的订单从2018年1月开始供应,货值3000多万元,主要发往北京、河北、成都等地。”天脉科技董事长郎军对“康养+工业”的市场充满信心。

“康养+工业”是攀枝花市“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巨大潜力。市委明确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而“康养+工业”恰是“钒钛”与“阳光”两大优势的“交汇点”。如何在“交汇点”上挖掘财富?市委市政府思路明晰:以《攀枝花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攀枝花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等规划为引领,在发展“康养辅助器械、健康食品加工”两大康养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钒钛康养工业用品、体育健康器械”两大特色康养工业,培育壮大“康养智能制造、中医药制造”两大新兴康养产业,构建以“2+2+2”为重点的康养工业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康养+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攀枝花模式”。

企业是推动康养与工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

目前,攀枝花市天脉科技、阳光诗社等钒钛生活制品企业不断壮大,泓岩科技有限公司、攀枝花万圣欣工贸有限公司、四川恒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户工业企业投身“康养+工业”产业。 (下转2版)

(上接1版)

夯实“康养+工业”基础

搭建产业主骨架

翻开“康养+工业”项目库,“康养+农产品加工”7项、“康养+钒钛制品”4项、“康养+康复器具”4项……这些项目是攀枝花围绕“康养+工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与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紧密结合,谋划包装的一批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务实性的“康养+工业”项目。

攀枝花市不断夯实“康养+工业”的基础,瞄准有广泛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发展新材料制造、配套钛材、钛延伸加工、康复器具、体育健身器械配件等钒钛制品;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积极开发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穿山甲人工养殖及药膳产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块菌、何首乌类药膳,番木瓜、斑鸠菜、辣木类药食同源蔬菜的餐饮品牌等。当前,攀枝花苴却砚、米易红糖、仁和葡萄酒、蚕丝被、桑葚干、桑葚膏、茶叶、咖啡等系列地方特色康养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以产业园为载体,招大引强,形成康养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以康养康复器具产业园为重点,引进康养康复器具企业,研究、设计、生产、组装残疾人、老年人用品用具、康复和护理设备类产品,打造全国首家示范性康养康复器具生产基地。省残联已于2016年9月7日授予格里坪工业园区“四川康养器具产业园”牌子,康养康复器具产业园项目正在积极招商。米易县糖业文化康养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

以智慧助推康养,大力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工信部近日在官方网站正式公示了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示范街道(乡镇)、示范企业名单。攀枝花市入围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公示名单,东区炳草岗街道、仁和区前进镇、米易县草场乡入围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公示名单。

新闻推荐

米易县组织脱贫攻坚现场观摩学习

本报讯(记者周翼)11月29日,米易县召开全县脱贫攻坚现场会,25个贫困村、5个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一书记分别到草场乡仙山村、普威镇西番村观摩学习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