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的绣花功夫
□张岳 本报记者 晏洁
桐子林村,高家梁子,3个落差七八米的台地上,一排排红瓦为顶的新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醒目,15户彝族同胞即将入住,告别祖祖辈辈人畜混居的历史。
松坪村,深沟两侧,混凝土路面正在向山坡下延伸。今年,村民们下山买羊,再也不用担心“羊子被颠得半死不活的了”。
白坡山上,即便身上被太阳晒脱一层皮,施工队也要保证村民小组道路每天以150米的进度推进,只为尽快补齐环村公路上那8.9公里的“缺口”。这样,村民雨季出行,再也不用绕一个大圈了。
……
仲夏,米易县白坡彝族乡桐子林、松坪、核桃坪3个省级贫困村的建设热潮丝毫不输给火辣辣的天气。
如果把一个个项目,看成这3个村今年“摘帽”的“外力”,那么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则是“内力”。
自费大学生李顺
最近,桐子林村45岁的付正权喜事连连:儿子技校毕业,当上了村主任助理;8月底,全家就能住进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刚栽种的700多株芒果树苗都成活了……
“听说,今年乡里的彝族火把节还在我们这里举行。”付正权笑眯眯地说,“这辈子都没有这么热闹过。”
“这些多亏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多亏了李书记帮忙。”付正权口中的“李书记”,是桐子林村支部书记李顺,41岁的他已连选连任了6届。对此,村民们都说,“他人老实、心眼好、热心肠,是个干事的人。”
李顺高中毕业后,在当地拉了几年木材,后来又自费读了四川农业大学农业推广技术专业。“主要是想学点技术,把地种好,家乡太穷了。”这是李顺自费读大学的初衷。
在遇到李顺之前,付正权穷得叮当响,看着一双儿女,再望望大山,27岁的的彝族汉子觉得“有劲却没处使”。
山上缺水,付正权却怕下雨。大雨一来,陡坡上土、石块就一块块往下落,10多年前盖的木房子更是透风漏雨。而到了晴天,晚上,房梁上的老鼠窜来窜去,一块块泥土落下来,像推土机一样,发出“唰唰唰”的声响。
18年来,在李顺的劝说下,付正权搬了3次家,地势越来越低,种植养殖越搞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特别是现在这个新房子,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没花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付正权说。
不仅是付正权,18年间,李顺帮过的人还有很多。他始终认定,只要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干劲激发出来,那么面前的困难就一定会被克服,实现小康就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农技员杨德帅
“兄弟,你快来看看,我们刚买回来的羊子就要死不活的了。”前不久,松坪村杨顺林等3个贫困户先后给村里的农技员杨德帅打来电话求助。原来,他们从外地买回的羊出现了高烧、咳嗽、流清水鼻涕、拉稀等症状。
接到电话,杨德帅背上药箱,骑上摩托奔走了10多里路来到贫困户家诊断。原来,这些羊冒着酷暑经过长途运输、加上山里早晚温差大等原因,患上了运输应激综合症。打吊针、口服西药、求助市农林科学院畜牧专家会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经过近10天精心治疗,羊病情稳定好转,笼罩在贫困户头上的阴云被他驱散了。“这些羊是我们东拼西凑,才买回来的,要是死了,就全完了。”杨顺林说,县里给他们贫困户每人9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他们还向银行贷了款,买了20多头羊回来,准备大干一场。“还好,村里就有农技员,不然就恼火了。”
“家门口”的农技员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定心丸”。2015年,松坪村根据当地“多山少地”的实际,提出发展种植养殖业,帮助贫困户制定致富奔康的计划,并请村里的杨德帅担任农技员。
20年前,杨德帅初中毕业便回家务农。为了种好核桃、青花椒、烤烟,养好山羊,他先后前往仁和区大龙潭、盐边县共和乡亲戚家拜师学艺,逐渐成为村里的种植和养殖大户。成为村里的农技员后,杨德帅在县里参加了多次业务技能培训,认识了市农林科学院、市农牧局和县里的专家,还有不少“土专家”。“遇到整不懂的地方,就给他们打电话,或者用手机拍视频发过去,方便得很。”杨德帅说,到现在他还没有遇到过解决不了的问题。
“每个月有800块钱,还能免费参加技术培训”。杨德帅乐呵呵地说。
有了技术的支撑,贫困户发展的胆气也大了。现在,松坪村19户贫困户中,已有17户贷款1~3万元发展产业。
“羊倌”杨兵
“放羊去了……”夏日炎炎,核桃坪村,60岁出头的杨国宗吃完早饭,便出了门。只见他腰挂一条鞭子,头戴一顶草帽,手提一个水壶。羊舍离家不远,就建在山坡上。打开圈门,一声鞭响,羊群鱼贯而出。
今年,杨国宗将告别这种过了20多年的放羊生活,加入村里的米易重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养羊股”,发“羊”财。
核桃坪村群山环抱,是省级贫困村,全村4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从1200米至2500米,村里有大片山林,村民们世代靠山吃山,也有不少“能人”。50岁的杨兵通过种烤烟挣了钱,日子过得红火。脱贫攻坚中,村里找到杨兵。“核桃坪多山少地,发展山地畜牧业得天独厚,能不能成立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养羊,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村干部与杨兵长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传统的办法是由扶贫资金补贴,合作社提供种羊给农户养,产出的羊羔归农户所有。这种方式虽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但是回报周期长、养殖风险高、产权不明晰,很多农户觉得是在为“公家”养羊,积极性普遍不高。
为调动农户养羊的积极性,村干部与杨兵多次商议后,决定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提供贴息贷款,让贫困户自己购买种羊养殖,再由合作社、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公司统一收购。
“合作社新建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已能喂养300只羊了。”杨兵介绍,村里拿出5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入股合作社,全村51户贫困户也通过购买种羊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基地集中饲养和农户分散喂养相结合的方式养殖。
“我们与攀枝花春秋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签订了协议,我们向公司购买种羊,公司保证每胎所产羊羔不少于2只,羊出栏时,由公司统一收购,保底价为上一年的平均价。”杨兵说,公司还会定期进村开展防疫等技术培训,今年,他们还将在核桃、青花椒林下套种黑麦草,实现“种养循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舒文蓉报道)为庆祝建党96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6月28日上午,大花地社区党支部联合东区政协机关党支部开展...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