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围绕“活”字著华章 ——攀枝花市“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记

攀枝花日报 2017-06-14 07:30 大字
专家鉴赏青花瓷异型对瓶。□本报记者 庞雷 文/图

晨风徐来拂面轻,院落明净待客人,翠竹不知庭中事,悄悄落叶探书本。

6月9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大早,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便忙碌开了,他们有的搬桌子,有的摆展架,有的放书籍,有的扫院坝。当天,“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此展开。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这张国家“金色名片”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是文物保护人肩负的使命。

展板的力量

8时20分,记者到达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展板。近一人高的展板上,攀枝花市最为典型的20余处文物已被“记录在板”。

记者发现,展板所显示的,不仅有旧石器时代的回龙湾洞穴遗址、明清时期的新村坪子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有现代工业文明留下的历史印迹,如攀钢一号高炉、二滩水电站欧方营地等,还有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留下的红色记忆,如十三栋等。

正在摆放攀枝花文化历史书籍的小李说,今天早晨不到8点,他们所有工作人员便已到位。为了这次活动,他们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记者问她累不累,小李淡淡一笑说:“哪能不累?但能让市民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值得。”

市文物局首席专家刘胜利说:“2017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原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天的系列活动,目的就是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块展板前,一个小伙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他告诉记者:“真没想到攀枝花还有如此多的文物,一定要抽时间去实地看看。这些东西可不能弄坏了,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小伙子姓罗,家住米易县阳光城小区,看到《攀枝花日报》刊登的公告后,专程赶来参加活动。

记者略数了一下,从8时20分到9时,观看展板的市民有40人。

发放“三普”画册

据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宣传口号是“‘一带一路\’新舞台 文化遗产活起来”。

上午9时,“三普”画册《我们都是发现者》正式发放。

刘胜利介绍,该画册由市文物局精选攀枝花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73处不可移动文物汇编而成,较完整地展现了攀枝花发展的历史年轮。

刘胜利表示,这部专著是攀枝花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展示,不仅涉及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还涉及传统民居、工农业遗产、老字号遗产、红色遗产、20世纪遗产等文化遗产新类型。专著回答了“攀枝花有没有文物”这个问题,更是广大民众对城市尊严、乡土情感、人文秉性、历史厚度进行认识与再认识的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源,也成为今后专业人土及文物爱好者引用的权威资料。

当天,市人大、市政协、攀枝花军分区、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以及攀钢集团、攀煤集团、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等28个单位的代表领到了该书。

发放仪式后,一位老者来到市文物局负责人的办公室,“这画册很好,我也想要一本,行吗?”老者恳切地问道。记者仔细一看,原来认识,老者多年前曾担任市电视台领导,我们称他滕老师,已退休多年。

“这本画册较全面地介绍了攀枝花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情况,对攀枝花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要一本作些研究。”滕老师言辞恳切。

“没问题,没问题,希望您今后能更多地关心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市文物局负责人一边说一边从书柜里拿了一本画册送给了滕老师。

7位专家免费鉴宝

当天活动的一个重头戏,是来自市内外的7位文物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

“我今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了,从县城赶过来的。”来自盐边县红格镇的周爱科老人中气十足地说,他带了10件宝贝,要请专家看看。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老人的“宝贝”大多是一些工艺品,管不了几个钱。比如老人很看重的一颗夜明珠,文物专家杨林称,夜明珠又称“沸石”,其特点就是具有留光作用,因而被制作成工艺品出售。周爱科老人这颗夜明珠,市场价在50元至100元。

当天,也确实有不少真宝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

一件是清末青花瓷异型对瓶,由攀钢党校杨先生带来,受到文物专家杨林和杨莉琴的肯定。他们称,该对瓶为清末民窑出品,具有内蒙风格,档次较高,粗估市场价应为3万元至5万元。

杨先生说,这件宝贝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留下的,前几年,曾有人想高价收购,他没同意,因为他觉得祖上留下的东西应作为传家宝传下去。但他表示,如果市里要搞民间文物展览,他愿意无偿供大家欣赏。

另一件宝贝是棉麻制品“毛泽东同志像”,由市三中的旭先生带来,该织像由中国杭州丝织厂制,规格为129x189厘米,感觉相当细腻。文物专家成钢在仔细观看后说,该织像精致、大气,是难得的好东西。但在具体价格上他没有明确,只说专业市场上很可能价格惊人。

旭先生称,这幅织像是其母亲收藏的,距今已近50年,并说一家人都对毛主席十分敬仰。所以,他会把这幅织像长期保存下去。

从北京来的文物专家白杳沂(中国宝玉石文化研究会南红玛瑙专业委员会主任)说,这次来攀枝花参加鉴宝活动,感觉非常好,不仅市民参与热情高,带来的宝贝也真的不错,这让他对攀枝花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利用前景充满信心。

据了解,当天,共有16位市民带来了包括书画、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钱币等近百件宝贝请专家鉴赏。

“想为攀枝花做点事”的志愿者

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志愿者的参与必不可少,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便是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面试。

据介绍,在文物部门发出招募通知后,短短一周就有38人报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17岁。在对这些人的采访中,“想为攀枝花做点事”成了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志愿者中,汪慧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位。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她穿一袭淡蓝色的裙装,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古典美女的风范。但她其实是个运动员,而且是国家级运动员。在记者表示惊讶后,她笑着说:“我是下围棋的。”

汪慧说,她是北京棋院的注册职业棋手,曾获得过全国围棋比赛的亚军,前不久才从北京回到攀枝花。谈到为何要做志愿者,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她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她就曾做过志愿者,并且对文物很感兴趣,加之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相信为攀枝花做点事的愿望能够实现。

与汪慧不同,蒲芝滨说,他从上大学开始,就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算下来,他在圈内已有17年的历史了。

蒲芝滨在金沙江木材水运局工作,单位虽属云南省,地点却在攀枝花。他说,这让他对攀枝花更有感情,也更愿意为攀枝花做点事。

最终结果,汪慧、蒲芝滨等20人以他们各自的优势,都通过了面试。

新闻推荐

全面提高园区党建水平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曾仲文记者周翼)近日,米易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马工业园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园区党建科学化水平,促进园区科学发展。《意见》明确了加强工业园区基层党...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