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返乡创业者的喜与忧

攀枝花日报 2017-04-20 10:13 大字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农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当前攀枝花市以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康养+”,推动康养产业与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许多离乡求学、就业的攀枝花人,看到了家乡农业发展的大好前景,纷纷选择回乡创业。

记者了解到,优厚的农业基础条件、优惠的政策扶持,让返乡创业人员尝到了甜头。与此同时,人才匮乏、物流成本等问题,也让返乡创业人员倍感棘手。

创业者的喜

政策和技术,政府大力支持

4月12日,米易老高山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孔维军、何晓清夫妇带着公司的农产品,在义乌国际电商博览会参展。展会现场,老高山公司优质的农产品“收获”了不少订单。“2016年老高山的销售额有600万,预计今年销售额能翻一番。”孔维军告诉记者。

今年37岁的孔维军,曾是米易县白马镇黄草回族村的一名放羊娃。2007年,他外出打工,从修公路的小工做起,后来发展做到承包人,渐渐有了一些积蓄。2012年,孔维军返乡创业。

“一路走来,公司遇到过很多问题,好在有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才能走到今天。”孔维军说,自从创办公司后,他参加过若干次创业指导培训,市农牧局、市农林科学院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也经常到公司的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不论是政策还是技术,公司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孔维军说,创业之初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通过努力,公司先后享受了200万元的贴息贷款,150万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50万元物流、品牌补贴等优惠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今年28岁的“攀西果果”品牌创始人李从茜是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返乡创业。通过一年多的考察,2015年李从茜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品牌创立之初,李从茜就拿到了一万元的创业补助,此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次对她进行了创业指导。“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公司少走了很多弯路。”李从茜说,公司创办虽然只有三年,但去年的销售额已成功突破了百万元。

创业者的忧

物流成本高,管理人才紧缺

采访中,李从茜告诉记者,公司设在米易,所有货物都需从米易发往攀枝花,再从攀枝花发往成都,高昂的运输成本是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目前,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才紧缺。”孔维军说,公司近期正在着手办理“进军省城”的相关手续。进军成都,除了有销售、市场的原因外,公司长期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也是重要的因素。“长期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已经严重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还曾到外地高薪聘请,但效果都不理想,或许,进驻成都后这种局面才能得到缓解。”孔维军说。

与李从茜同龄的张自娟,2009年毕业后同样选择了返乡创业。经过8年的打拼,张自娟从最初的养殖梅花鹿,拓展到如今的家庭农场,并与康养产业相结合,目前发展势头不错。她预计,年内自己的家庭农场和康养农家乐即可营业。“但有时候也比较迷茫,主要是发展资金不足,对相关政策也不太了解。”张自娟表示。

就业局的话

优惠政策多,用好出效益

针对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的这些困难,记者采访了市就业局创业科相关工作人员。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创业人员对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的不了解,反映了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另一方面,建议创业者及时关注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站和本地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了解创业方面的最新信息。“在攀创业、就业人员,应了解、熟悉相关政策,用好这些优惠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目前,攀枝花市的创业帮扶政策主要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服务帮扶。创业担保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创业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小额借款、创业贷款贴息等等。创业服务帮扶包括对创业培训人员的跟踪服务、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跟踪服务、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进行创业项目帮扶、成立“攀枝花市创业指导服务专家团”进行创业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补贴、创业孵化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和大学生场租补贴、“9+3”学生毕业后创业吸纳就业补贴等。

□本报记者 舒琪雯

新闻推荐

市教育体育局开展教育民生工程督查

本报讯(记者王南桢)近日,市教育体育局对全市2014-2016年教育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2017年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先后到盐边县箐河乡中心校、仁和区同德镇中心校、东区银...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