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房育产业 彝家“金花”含苞欲放
□曾仲文
“你这苗子往哪儿拉哦?”“拉到坡上去栽,这几天忙得很呐。”“抓紧哦,接下来还有一批,早点把这批芒果苗种下去。”10月6日中午,在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村支书吴复俊在村道上遇到村民吉散加加,两人拉起家常。
金花塘村位于米易县撒莲镇西北部,是一个以凉山自发迁居户为主的彝族聚居村,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17人。近年来,金花塘村坚持高起点弥补晚起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个教学点托起山村未来
今年9月1日,金花塘村7岁的彝族小朋友杨博文到镇中心校上一年级了。在学校里,他已经能够听懂老师用汉语讲述的各类知识。
杨博文的改变,得益于村里举办的教学点。截至目前,该村已有50多名学龄前儿童进入教学点,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有三项,一是日常的汉语交流,其次是交通规则,还有就是日常行为习惯教育。
金花塘村是一个传统的彝族村落,以前村里的小朋友在入学前基本都是用彝语交流,使得他们入学后听学汉语颇为吃力。吴复俊告诉笔者,“喊拿书,不知道;叫翻书,也不晓得。这个样子,咋个学得好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里着手修建起了教学点,并聘请了一批年轻老师返乡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能够尽快适应学校教育。
对于这个教学点设立,村民们纷纷表示赞同:“金花塘村要脱贫致富,必须得有文化。我们这辈没文化没法了,娃儿们要是没文化,这个村可就没未来了!”
一项新技术圆了住房梦想
离开教学点,翻过一个小山包,看到有不少的村民在劳作。
村道旁,***建档立卡户翁古呷呷的家显得很是破败。“雨季过后,就要建新房子了。”刚从地里赶回来,一身泥水的翁古呷呷说道。对于翁古呷呷来说,修房子是他家目前的头等大事,之前由于经济紧张,建房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不过,米易县相关部门和撒莲镇党委政府引进的一项新技术解决了翁古呷呷建房经济紧张的问题。今年,省住建厅在金花塘村试点了生土夯实技术,这个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当地的土壤加上一种特殊粘合剂混合后,制砖或者筑墙,可以减少很大一笔费用。
翁古呷呷算了一笔账:金花塘村海拔高,修建砖房的话,水泥、钢筋、红砖的运费特别高,以建100平方米房屋计算,成本价要13万元左右,即便是改用空心砖,也要八九万元;如果采用生土夯实技术,由于节约了运费和材料成本,总费用就五六万元。
对于生土夯实技术,吴复俊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听说这个技术在外省也成功过。目前,金花塘村的泥土样本已经送到省里的部门进行检测,只要配出相应的粘合剂配方,就可以在建房时使用。吴复俊说,翁古呷呷用生土夯实技术建房只是一个试点,如果成功,就能为村民节省很大一笔开支,这对于金花塘村的脱贫攻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个产业点燃致富希望
住上好房子,还得过上好日子,要过上好日子就离不开产业的发展。
金花塘村25岁的村民王福强眼下很忙碌,每天都在照顾今年5月份新种下的芒果苗。王福强前几年在西昌打工修车,听说家乡现在发展很快,去年年底他就回到家里。“仅仅今年,政府就无偿为我家提供了价值7000多元的芒果苗,加上以前种的,总面积已有100亩左右了。”在一片种满芒果苗的山坡上,王福强正冒雨查看果苗的长势。
如今,金花塘村以金花塘环村产业带、村委会至楠木河两个特色产业带和彝家新寨为主体的区域开发已布局完成。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上,以海拔1600米为线,上面种植核桃,下面种植芒果,1500亩芒果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已具雏形。吴复俊说:“到目前为止,党委和政府前前后后一共为村民们免费发放了8.7万株芒果苗,但还不够,今年要把已经挖好的10万个坑全部种上苗子。光种下去还不行,还必须学好技术管理。”
为学好技术,撒莲镇和金花塘村还多次组织村民前往盐边县、仁和区的芒果基地学习,也多次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传授修枝、嫁接、施肥等种植技术。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芒果苗,王福强满脸笑容,“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得最多的是哪家的经济林木栽得多,哪家的管理技术最好。大家都觉得脱贫没有啥子问题,致富也很有希望,大家劲头都很足。”
新闻推荐
米易与北京西城区携手共建异地康养基地北京客人到米易沐浴阳光,米易将提供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记者杜静李强)18日,攀枝花市米易县与北京市西城区签订了《健康养老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助推米易县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异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