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攀莲镇的过往

攀枝花日报 2016-09-14 00:00 大字

□吴兴刚

米易县城所在地攀莲镇,昔称帕恋沟。若干年前,帕恋街在安宁河东的现草场乡老河湾。后来,随着安宁河地理位置的变化,才移至安宁河东的灵官山脚下。

帕恋沟紧靠安宁河,是南丝绸之路西夷道支线上的重要水陆码头、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米易地区盛产腊虫、蔗糖、中药材等,市井繁华,每逢烟会、糖会、腊虫会,川滇两省乃至中原地区、江南水乡的客商都慕名而来,云集帕恋沟。

关于帕恋沟的说法是这样的:以前这里的人习惯留长发,对用布帕包裹头发情有独钟,布帕和长发好像是热恋中的一对情侣,缠绵不休,加上人们居住、劳作之地是安宁河畔的一条长长的河沟,因此,人们就取其二者之意,将居住生活的地方称作“帕恋沟”。清乾隆年间,从四川内地和贵州、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迁入大量居民,定居帕恋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也把原有的习俗带了进来,其中之一就是修建各具特色的庙宇,如禹王宫、万寿宫、灵官庙、老君庙、药王庙、南华宫、江西庙、五省宫、川主庙等。不少庙宇选择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边,与满池莲藕相映成趣的是池塘周边高大的攀枝花树。看到这种现象,有人就将攀枝花树与莲藕联系起来,同时也是借用了帕恋谐音,称其为“攀莲”,时间一长,帕恋沟就演变成了攀莲沟。

关于帕恋沟之称谓,在史籍上多有记载,最为著名当数清乾隆四年(1739)的一封呈文了。当时的迷易守御千户所千总常景向宁远府(西昌)呈文要求把千总署由撒莲迁到攀莲。呈文称:“帕恋沟地势平衍,民户众多,前距大河里许,后离山坡半里,东西直通大道,田土四处环绕,且在适中之地,不致有顾此失彼之役……”常景的这一愿望直到1952年3月才实现。是时,迷易县级机关陆续迁移攀莲沟。1952年5月9日,政务院批准正式建立米易县。

迷易县政府迁移攀莲沟后,攀莲沟为县政府和攀莲区政府驻地,1953年,莲华乡设立攀莲街道居民委员会。随着攀莲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1961年,攀莲街道居民委员会撤销,组建米易县城关居民委员会。1972年12月,县城关居民委员会撤销,改为城关镇。1981年7月,城关镇更名为攀莲镇。1988年11月,攀莲镇与莲华乡并为城乡合一的攀莲镇。2004年3月,米易县实行乡镇区划调整,原柳贤乡、观音乡并入攀莲镇。

新闻推荐

共谱“小康曲” ——记米易县脱贫攻坚工作

□蒋兴华本报记者周翼米易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观念、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挖掘和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谱写了一曲“奋力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头兵”的脱贫攻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攀莲镇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