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新华社记者 陈健 周相吉 陈地
夹金山林业局一年内多次发现野生大熊猫,沐川县境内发现世界级濒危鸟类山鹧鸪……今年以来,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在四川接连出现,其背后是多年生态屏障建设的成果。如今,四川再次作出了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的决定,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将进一步筑牢。
在夹金山林业局职工王志刚的手机上,拍摄下了他最近一次看到野生大熊猫时的情景,视频里大熊猫毛色正常,步履稳健,显示了良好的身体状况。
“前几年要少得多,偶尔才可能发现。”夹金山林业局党委副书记蒋奕全说,得益于天然林保护,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近一年他们已4次发现野生大熊猫。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夹金山林业局所在的宝兴县有野生大熊猫181只,比第三次调查增加了26.57%。
回顾过去,由于上游森林过度砍伐,长江敲响了生态警钟。四川林业调查规划院研究员周立江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四川水土流失面积已接近20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到9亿吨,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泥沙输出地。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国家决定全面停止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介绍说,四川省相继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5%。
四川省水利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与1999年相比,如今雅砻江末段的泥沙输出量减少了六成以上,岷江五通桥水文站的泥沙输出量减少了约五成。四川森林涵养水源已超过700亿吨,接近两个三峡水库的设计库容。
“巴蜀大地初步实现了山清水秀。”尧斯丹说。
在这一过程中,四川各地封存伐木工具,炸毁专门用于木材运输的林区公路,关闭木材交易市场。如今,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了造林人、护林人。
在攀枝花市米易县的普威林业局茨达管护点,护林员孙明亮一个月要连续巡山22天,每天走20公里,一年要穿烂4双胶鞋。“中午吃干粮,喝泉水,有时在老乡家的火盆里烤几个土豆。”
目前,四川有3万多名像孙明亮一样的国有林业职工,长年累月分散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默默守护着长江上游1.8亿多亩国有森林。
四川省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今年7月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土绿化覆盖率要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40%。
这意味着,今后5年,四川要新增森林面积3000万亩,是过去5年新增造林的4倍。具体来说,四川将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等重点工程造林,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完成人工造林1400万亩、封山育林1600万亩,实现“有山皆绿”。
尧斯丹说,今后5年,四川将重点打造长江干流及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的基干防护林带和林水相依风光带,新建和改造长江流域生态廊道2万公里。全省新建森林公园60个,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500个,林地保有量不少于3.54亿亩。
(新华社成都9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蒋兴华本报记者周翼米易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观念、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挖掘和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谱写了一曲“奋力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头兵”的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