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授课接地气 学校粉丝越来越多

四川日报 2015-08-27 09:41 大字

米易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在垭口镇安全村挂牌成立一年来,学员已有800多名

□本报记者 秦勇

8月25日,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村民李新明站在田坎上,喜滋滋地看着稻田里长势正好的水稻,顺手拽过一支稻穗,仔细地数了一遍:370粒,粒粒饱满。“以前种的品种,最好的年份顶天了也就300粒。”李新明说,今年他家栽种了8亩太空稻,仅稻穗就比过去长了三四厘米。

仅凭“高贵血统”,李新明的太空稻还难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今年,李新明重新当了一回学生,在家门口读上了田间学校,更新了农技知识,才有了今年的好收成。

去年8月,米易县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在垭口镇安全村正式挂牌成立。依托垭口镇的万亩“稻—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学校因“需”施教,通过参与、互动、启发的教学方式,探寻出一条农业技术推广交流的新路子。

田边上课边学边操作

走进垭口镇万亩“稻—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只见一望无垠的标准化水稻田郁郁葱葱。稻田边搭建的一个窝棚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米易县开办的田间学校,农技专家在这里进行直观教学,学员们可以边学边操作。

据了解,学校教学培训采取定期培训与随时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月28日为定期培训日,培训内容主要为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卫生知识等。随时培训主要是利用农闲时节,随时开展适用技术培训。

教学内容也围绕当地的产业特色、遵循农时来确定,如在育苗的时节,主要就讲如何让苗长得更好更快;而在病虫害严重时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除病虫害。

依托田间学校,安全村积极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示范。目前,全村推广蔬菜嫁接苗230亩,共计40余万株;推广蔬菜设施栽培、稻菜轮作、配方施肥、水肥一体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600余亩,有力推进全村及周边蔬菜产业标准化水平。

去年,学校在安全村开展水稻高产示范,通过采用超高产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菜稻轮作等技术,示范片亩有效穗11.6万穗,穗粒数243粒/穗,结实率87.3%,最高亩产941.7公斤。

李新明以前也参加过很多培训课程,一般都是专家通过图片进行技术指导,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过不了多久就搞忘了。而现在,通过农技专家的现场示范,李新明记住了不少技术要点,“比如雨季与旱季时候,该如何施肥,具体施多少一直不清楚,现在通过培训,跟着专家实际动手做一回就清楚多了。”“学校的教学都将围绕产业需求、学员需求来进行。”米易县农牧局科教法规股股长周鹏飞表示,希望学员将先进的技术传送到其他种植户手上。

学校粉丝越来越多

看到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村民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跟着一起种。但在以前,可不是这样。村民们对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并不“感冒”。

为了让村民们对此“感冒”,去年,学校在全村选择杨敏、柏贤铭等8名党员开展水稻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田间示范,在县农牧局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适时播种、平衡施肥、强化栽培、病虫综合防控技术示范,田间示范党员示范田水稻亩产均超过750公斤。

亩产超过750公斤,这是农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农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进校跟班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我们不是单纯把理论知识教给农民,而是通过这个平台,让村民自己动手,参与种植,让学会的村民教不懂的村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可把种植成果拿出来比一比,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周鹏飞说。

如今,这所田间学校就像一个孵化器,不断地培训出一批又一批技术农民,辐射带动农民致富千余人,田间学校的粉丝也因此越来越多。目前,田间学校有学员800多名。

据了解,田间学校成立一年来,开展集中培训9期,培训2200人次,其中系统培训技术骨干159人次,开展点上咨询、技术指导434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以及杂交水稻高产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蔬菜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期等知识培训等,提高了农民生产技能。

新闻推荐

米易·海棠蓝湾自驾游营地开营

本报讯(记者秦勇罗本平)11月18日,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米易·海棠蓝湾自驾游营地开营。开营仪式授予海棠蓝湾自驾游营地为四川省营地与自驾游协会营地示范点,并签署了《米易县智慧旅游...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