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项治理两年亩收益提高30%左右

四川日报 2015-04-30 10:35 大字

攀枝花市利用农业科技减轻早春蔬菜病害

□本报记者 寇敏芳

2013年初,早春蔬菜即将成熟之际,突然来了一场病害,在攀枝花市早春蔬菜主产区之一——米易县丙谷镇,千亩茄子几乎绝收。

第二年,攀枝花市开始针对病虫害进行专项治理,培育嫁接抗病新品种、太阳能杀虫灯消灭飞虫、土肥一体滴灌装置精准施肥、套种减少单一作物培植的损失……

专项治理两年来,现在情况如何?4月15日,记者前往丙谷镇调查。

一夜之间茄子蔫了

2012年大范围爆发的土传病害,沙沟村村民朱会林至今依然记得十分清楚,家里种的5亩茄子眼看着就要成熟了,突然一夜之间全部打蔫,“茄子越长越小,没过两天就全掉下来了”。

沙沟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早春蔬菜,其中茄子占了将近一半的面积。病害很快蔓延,朱会林意识到,这次茄子生病和以往不一样,“以前虽然也有,都是小面积的,这次速度快,面积还大”。

当年,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来到丙谷镇,认定茄子得了土传病害。米易早春蔬菜连年种植,土地得不到休整,加上农民偏爱一两个品种,土地很容易埋下病害隐患,一旦时机成熟,病害就会集中爆发。

杨晓峰是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园艺所副所长,也是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人员之一。从2009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相关试验。“抗虫害要全方面,科技支撑必不可少。”杨晓峰说,他们的研究包括了品种选育、施肥、防虫设施等多方面。

重灾区先行先试

“今年的番茄长得好,每亩估计能收10吨。”4月15日,朱会林正在番茄大棚里剪枝,阡陌纵横的土地上布满了滴灌设施,浇水施肥不再费人工,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打理别的菜地。

朱会林家还种了几亩青椒。“用的嫁接的苗,抗病能力提升了好多”,朱会林说的嫁接苗正是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系列抗病害方法之一。杨晓峰介绍,嫁接的砧木选用的是当地的传统品种,接穗选用根茎粗壮的品种,既让蔬菜变强壮,又保证了品质。

嫁接苗最初在2009年试验成功,之后在米易县小规模试种,价格相对较贵,直到2013年,人们才开始普遍使用。

为了推广嫁接苗,丙谷镇给予农民每亩2000元左右的补贴,随着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渐渐开始自己嫁接。“这样每亩的收益能提高30%左右,算下来,农民还增收了。”丙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天菊介绍。

还有一种抗病害的方法是提高田间管理,具体说就是在施肥打药、灭虫方面提高水平。这部分需要依靠农业基础设施的搭建,包括土肥一体的滴灌和太阳能杀虫灯等。如今,米易县早春蔬菜主产区基本铺设了滴灌设施,把肥料和农药直接送到蔬菜根部,精准灌溉,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用量,对农民来说省钱,对消费者来说更安全。

除了化学方法,采用物理方法的太阳能杀虫灯也帮了大忙。灯光诱杀蔬菜害虫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灯光诱杀可减轻小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主要虫害。太阳能杀虫灯相对于农药,每亩农田可降低灭虫费用33元-62元。

早春蔬菜形成产业链

有人从早春蔬菜的科技支撑中看到了商机。

2013年,刘长伟等四家人成立了米易阳光蔬菜种植合作社,专门从事育苗工作,首创作业台式工厂化育苗。去年,培育番茄、辣椒、茄子苗木共达415余万株,实现产值257.7余万元。

在刘长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育苗大棚,目前正值烤烟育苗时期,“9月开始就是蔬菜了”。在育苗大棚的一角,种着几排番茄,刘长伟介绍这是合作社试验示范的番茄新品种,前前后后共试种了28个品种,使米易县部分番茄品种因长期种植导致严重病害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有人盯着产业链前端,有人却在后端下功夫。早春蔬菜一直持续到四五月,此时正是攀枝花的高温季节,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蔬菜采摘之后很容易打蔫甚至腐烂。米易金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从冷链上下功夫,由于冷藏车运输成本太高,暂时没有启用,公司在距离农田几公里外的空地上建起了冷库,“所有的蔬菜采摘后先冻24小时,相比不冷冻的,每斤能多卖5角钱左右”。

米易作为全国南菜北调基地,在科技支撑下,早春蔬菜产量和品质双双提升,今年早春蔬菜销售4.18万吨,同比增长33.4%。

新闻推荐

唤醒沉睡资源 农民创业迎来资金“活水”

作为全省首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米易县推动一系列探索——□本报记者秦勇5月25日一大早,米易县科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长伟请来农技专家到公司育苗基地,听到专家说苗子长势良好,他高兴地...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