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土地入股的农民越来越多了

四川日报 2014-12-25 11:29 大字

□本报记者 秦勇

12月15日,种苗配送车一到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的大棚,村民左成军便忙着将番茄苗栽植入棚。“以前种植蔬菜都是自己买种育苗,如果买的种子不好,育苗失败,或者移栽后达不到预期收成,这一季损失就大了。”左成军告诉记者,现在有专业合作社按合同育好所需苗子,无偿提供后期技术服务,不仅减少了育苗的烦琐,而且大大降低了种植的风险。

左成军的家原本在丙谷镇,在县城跑了多年的出租车。因为看好安全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他决定重操本行,于今年10月在当地流转了30亩土地,准备大干一番。为此,他专门到育苗基地所属的米易县科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一番考察。公司是攀莲镇双沟村农民自己组建的法律主体,创始人是年仅27岁的刘长伟,目前发展有100亩的育苗基地。

去年,在米易县经营农资的刘长伟发现,近年来,尽管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终端零售价格不断上涨,但他的利润却在下降。

作为终端零售商,刘长伟没有足够的本钱与厂家谈进货。为了扩大农资销售,他开始游说亲朋好友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的名义抱团与厂家谈判,以出厂价统一采购所需农资。

刘长伟的提议得到了支持,最终,有26户村民入股成立了阳光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近百亩。随后,刘长伟向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于去年7月建起了全县第一个育苗大棚。

合作社成立后,刘长伟如愿以偿地从山东等地的厂家取得了直接进货权,并以远低于零售的价格配送给股东,同时为客户无偿提供后期科技服务。“现在,仅农业投入品一项,我们每亩的投入就比过去减少了300至500元。”刘长伟说。

今年7月,刘长伟注册成立了米易县科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公司经营合作社之路。农民则以土地入股公司,每亩土地以4万元折资入股,股东可获得每亩地每年1400元的保底分红,如果股东在基地打工,每月获得2400元工资。“如果赔本,就从自己的收入中把股东的保底分红补起,必须要兑现,才能赢得股东的信任和支持。”刘长伟说。

随着公司的规模化经营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入股。截至目前,入股农户已近40户。

新闻推荐

米易举办商业地产峰会

3月25日,一场名为“聚变”的商业地产高峰会在米易县举行,省内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巴国布衣、阿伦故事等众多商家代表齐聚一堂,对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路径及趋势共同做了探讨。在会议现场,西南...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