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我们都是双眼皮
如果你走进傈僳族聚居区,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双眼皮群体,从老人到小孩,无论外双或内双,无一例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神奇的民族——
2014年1月,我带央视摄制组到德昌傈僳族聚居区拍摄婚礼,南山傈僳族乡党委副书记李波凑过来对我说:“我们傈僳人都是双眼皮,不信,你找到一个单眼皮试试?”
他这一说,我开始在婚礼上寻找单眼皮的傈僳族人。我在上千人的婚礼现场上,我来来回回,寻寻觅觅,却真的没有发现一个单眼皮。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看似单眼皮的人,走近一看,却是“内双”,还是属于双眼皮。
心存纳闷儿,我回家仔细查了一下双眼皮的资料:上睑皮肤在睑缘上方有一浅沟,当睁眼时此沟以下的皮肤上移,而此沟上方皮肤则松弛在重睑沟处悬垂向下折。而内双其实是双眼皮的特征会在眼睛将闭而又未闭之间显现出来,半闭眼睛时能看到双层眼皮,但眼睛完全睁开时只能在眼尾看到一点点。
那次经历之后,凡有机会接触傈僳人时,我就会注意观察,他到底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今年10月,我再次到德昌拍摄傈僳族服饰,却还是一个单眼皮的傈僳族人都没有找到。
那么凉山州外的傈僳族是不是这样的呢?我曾经到几百公里外的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和云南省丽江地区去采访过,当时没在意这个问题,如今翻出存留的照片看,照片上也全是一张张双眼皮的脸庞。再看从云南省华坪县傈僳聚居区来的几位云南傈僳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双眼皮”。
双眼皮之外的特征
“眉毛浓 眼窝深”
没想到双眼皮的学问还真多,查资料发现双眼皮的四个种类:第一种叫平行型双眼皮,双眼皮那根线跟上眼睑睑缘是基本平行的;第二种是开扇型,这也是最经典的双眼皮之一,类似“桃花眼”,眼角微微往上抬,神采飞扬,很神气的样子;第三种内侧宽外侧略显窄的双眼皮,其眉毛跟眼睛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西方女性较为常见;第四种是欧式眼的双眼皮,这也是由眼睑睑板的生理解剖结构所决定的。而且,欧洲人眉弓特别高,眉毛靠近眼睛,因而,双眼皮往往宽而夸张。
我长期和傈僳人接触,能非常轻易地认出他们。我归纳了他们的面部特征:眉毛浓,眼窝深,眉毛与眼睛距离近,眼睛明亮。如今再加上他们双眼皮的特点,就更好辨认了。
西南民族多双眼皮
非仅傈僳
德昌傈僳学会会长李文华说:“双眼皮在傈僳人中确实多,但目前在德昌傈僳族中却还没有发现关于双眼皮的相关记载和传说。”
爱好摄影的李忠华应该算是一名资深的傈僳文化人了,自小就在中国傈僳族最大的聚居区长大,如今又经常去考察各地的傈僳文化,目前还有一个到国外去拍摄傈僳族的计划。他说:“傈僳人双眼皮确实多,但是全国几十万的傈僳人,应该还是有单眼皮的。云南省傈僳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多,交融多,通婚也多。像我们部落就有一位男子曾娶7个老婆,其中只有两位是傈僳族。云南许多地方的傈僳族与周边民族交融密切,本民族的特征已经发生一些改变。而四川境内的德昌傈僳族因为和周边民族交流少,通婚少,而且长期保持着族内婚姻传统,因此德昌傈僳族群体更多地保留了傈僳人的体貌体态特征。”
李忠华说:“在西南地区,不仅是傈僳人双眼皮多,许多民族的双眼皮都比较多。比如说凉山的彝人双眼皮也多,甘孜的藏族人双眼皮也多。”
作为民族自称音译的“傈僳”二字,历史上曾有“栗粟”、“力苏”、“力些”、“力梭”、“黎苏”、“俚苏”等不同写法。而凉山境内彝族称“诺苏”,还有其他称作“苏”的群体,这些民族的群体关系很复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也不难理解,汉代把西南各族以“西南夷”统称。
李忠华今年10月在德昌县感受过一场彝族婚礼,他能听懂大部分语言,而当地彝族也能听懂一些他的怒江傈僳语。他说:“解放前,傈僳族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相当密切。彝族和傈僳族是兄弟民族,无论彝族学者还是傈僳学者,都认可这种说法。彝族讲家支,傈僳讲部落,估计两个民族以前分离很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四川、西藏、贵州、广西、云南五省区是位居我国西南边疆的多民族地区,有30多个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的60%以上。他们的语言分两大语系四个语族,即: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和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与之相适应的,西南民族历史上也可分为四大族群,即:氐羌族群、百越族群、苗蛮族群和云南濮人族群。
因为都属藏缅语族即氐羌族群,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傈僳语和彝语为什么相通的多。
再看傈僳族及周边双眼皮多的民族,似乎是氐羌族群。据专家称,这个族群最早在甘青之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后来它们向四方迁徙,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其中有一支向西南迁入并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族群分布源自民族迁徙
傈僳族,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开始迁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国内傈僳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及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还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保山市、临沧市,以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德昌、盐源、会理、会东、木里县,攀枝花市的米易县和盐边县,还有西藏的察隅县。
四川省仅有的4个傈僳族乡中,德昌县就占两个,即金沙傈僳族乡和南山傈僳族乡,全县近7000多傈僳族人,主要都聚居在这两个乡。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7世纪以前,凉山傈僳族的先民们居住在四川雅砻江和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14世纪,明洪武七年(1374年),德昌路所辖之普济(今米易县普威乡)、威龙(今米易县挂榜乡回龙湾)两州,已载明有傈僳族居住,分属吉、张两土司管辖。洪武16年(1383年),部分傈僳族因参与布朗族酋长贺纳莫尔与吉土司械斗失败,沦为奴隶。未卷入者,也被土司差派徭役,大批傈僳族纷纷逃离,但仍有部分留居原地。2000年,凉山州内有傈僳族人口9121人,主要分布在德昌、会东、会理、盐源。其中,德昌最多,占了傈僳族总人口的53%。
新闻推荐
村民采摘“甜蜜”果实。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德昌县蒲坝村的早春蔬菜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就可以创造出上千万的经济效益,而能够取得这样的经济效益的原因是村民们坚持不懈地发...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