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泥途”变通途 ——米易麻楠路改造见闻

攀枝花日报 2014-10-17 04:16 大字

□曾成国 本报记者 曾仲文  

10月14日上午,雾气笼罩着米易县楠木河沿线。

从省道214线楠木河口驱车进入麻楠路改造现场,四驱的越野车有些吃力。因为刚下过一场雨,路面湿滑,汽车行进中溅起的泥浆不时扑洒在挡风玻璃上。

“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同行的施工方负责人胡光德说,再难,也要干,确保麻楠路改建工程在明年6月以前完工。

麻楠路是麻陇彝族乡到楠木河河口的一条道路,以前主要用于普威林业局伐木外运。禁伐后,成为沿线群众出行的通道。这条道路沿着楠木河缓缓而下,与省道214线相接。

由于年久失修,麻楠路通行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沿线麻陇、得石和撒莲3个乡镇近万名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

今年初,米易县启动为期2年的交通畅通攻坚战,投入7亿多元建设4类22个交通项目,构筑米易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东西通,南北畅,内循环”的路网,麻楠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项目。

车沿着楠木河向深山里走,雾越来越浓,路越来越烂。偶尔,会遇到骑着摩托车外出的村民,他们的身上都沾满泥浆,鞋上都是泥巴。

“太难了,特别是雨天,要出趟门真是太难!”61岁的麻陇乡黄草坪村村支书吴广仁说。上午10点,记者在施工现场遇到穿着雨靴的他。“老吴每天都要来看我们施工,急得很!”胡光德说。

吴广仁讲了一个笑话。他说,遇到下雨天,有点讲究的小伙子出去赶街得带两套衣服。一套路上穿,到了没有稀泥巴的地方再换上干净衣服。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满身沾着稀泥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从我们眼前开过,他不时用一只脚在地上点一下以保持平衡,但摩托车仍不停侧滑,险象环生。

“明年雨季,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到时骑车从黄草坪到楠木河口,将从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成半小时。”吴广仁说,村里今年冬天将启动温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同时兼顾林下以及水产养殖,尽快跟上全县发展的步伐。

在回程路上,记者遇到了得石镇大田村三组的黄武香,她正忙着为卖烟叶的村民做饭。“盼了好多年,终于开始建设,这下好了。”黄武香说,她家去年种山药收入8万多元,芒果卖了2万多,就是随意种下的南瓜也卖了一万多块钱。

“路不好走,好多南瓜都烂在地里。”黄武香算了一下,去年家里的毛收入近13万元,“要是水泥路通了,收入定会增加不少。”交谈中,黄武香的丈夫张洪祥回来了。

说起麻楠路的改建,这位40出头的汉子打开话匣,谋划起家里将扩大山药种植面积,多种芒果,多种南瓜。

“你还想干些啥子?”看见丈夫这么多想法,黄武香忍不住问。“还想开个农家乐,卖楠木河的野生鱼。”张洪祥答。

黄武香悄悄告诉记者,张洪祥平时话很少的,今天不知为啥话这么多,多半是因为水泥路要从家门前过的原因。

米易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顺华介绍,改建后的麻楠路全长33.1公里,总投资7800万元,路面宽5米,该工程于今年7月开建,预计明年6月竣工。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两个标段正在进行路面及挡墙施工,改建完成后的麻楠路将惠及麻陇、得石及撒莲三个乡镇近万群众。

下午一点多,雨过天晴,但路面还是泥泞不堪,越野车行驶依然缓慢,麻楠路沿途各个施工点上一片忙碌,机器的吼叫声震荡山谷。

新闻推荐

山水攀枝花 从早耍到晚

金沙江城区段夜景。(本报记者陈西萍摄)阿署达夜景。(本报记者陈西萍摄)米易夜景。(本报记者陈西萍摄)攀枝花公园苏铁园。攀枝花学院一角。机场路骑行。10月21日,67岁的杨桂兰老人又起了个大早,来到渡...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