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灵的圣地 ——记攀枝花市图书馆

攀枝花日报 2014-06-18 04:51 大字

□本报记者 唐波 文/图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就在这一天,位于大梯道的“手机团委”实体店开张。和其他店不同的是,这个店里有几百册图书,因为,这里也是市图书馆馆外借阅点之一。

2014年5月27日,作为攀枝花市第五届全民读书节活动之一,市图书馆与市二十五中小联合举办的“阅读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落幕,市图书馆为获奖的40名学生颁发奖品和证书。本次征文活动吸引了1300名学生参与。

从2010年至今,每一年的攀枝花全民读书节,市图书馆都是主要承办单位。虽然网络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但图书馆所代表的学习、交流、互助氛围,却是网络无法取代的。这里,被阅读爱好者称为“心灵的圣地”。

热土上的一缕清风

市图书馆成立于1973年,正是攀枝花建设如火如荼时期。因为物质条件限制,那时的市图书馆可谓简陋至极。450平方米的总面积,还是“干打垒”建筑。在市内,他们用图书箱将书籍送到工矿、学校、机关等;在农村,干脆就用背篼装书,往来于生产队、林场和知青点。那时的白马林场是全市最早的图书借阅点,而桐子林林场则不定期开展借阅服务。

1973年,攀枝花市图书馆全年书刊流通量才2000册次。

1982年是攀枝花图书馆事业真正起步的一年。这一年,市图书馆大楼落成。新图书大楼分设了外借室、报刊阅览室、中学生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开架阅览室,并利用复印设备为读者服务。经过历年不断调整,如今,市图书馆的服务窗口已达到10多个,实行了全开架服务。从传统的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服务扩大到馆际互借、预约借书、续借服务、编制节目索引、馆外流通服务、电子信息服务等。

1982年,攀枝花市图书馆全年书刊流通量达18万册次。

十年耕耘,正值攀枝花大三线建设从工矿向城市发展的雏形期,市图书馆大楼的建立,正是这一进程的标志。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书籍的心灵慰藉,正如一缕清风,拂过每一个艰苦奋斗的攀枝花人的心田。

心田上的一道暖汤

一位专家说过:“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读书的一个主要活动场所,象征着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向往的精神圣地。

要让这个“圣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市图书馆着力提升自身服务,力图通过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个读者“煲”好每一道“心灵鸡汤”。

1982年搬入新馆后,市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保持在48小时左右。1995年,国家实行双休日后,开放时间有所减少,周开放时间为39小时。1996年开放时间恢复到48小时。1998年每周开放时间由6天改为7天,并恢复夜班,周开放时间达60小时。2005年再次调整开放时间,使每周开放时间达到70小时以上。

如今,市图书馆除周一进行内务清理闭馆之外,周二至周日全面开放,周开放时间达72小时以上。

市图书馆从建馆至今,坚持免费借、阅、查各种书刊文献资料。1999年以前使用纸本式借书证,1999年开始使用磁卡式借书证,种类有普通借书证、期刊借书证、通用借书证、少儿借书证。

如今,到市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只需凭有效证件,再缴纳100元押金,其他费用全免。

如今,市图书馆馆藏书籍达40万册,其中包括10万册的电子书,全部向读者开放。

市武警三中队一位战士,通过阅读市图书馆的馆外借书点书籍,自学成才成为军营中的维修专家;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村的村民,以前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打麻将,自开办借书点后,大多数中青年都喜欢看看书,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看守所的在押人员通过借书点借书阅读,从书中寻找自己犯罪根源,认真改造……这些,都是市图书馆馆外借阅点的功劳。

1986年开始,市图书馆为方便读者借阅,先后在乡镇、社区、学校、军营、文化场馆等地开办了馆外借阅点,每个借阅点有数百册图书供读者借阅,并随时根据读者需求调整图书种类。加上2014年4月23日在大梯道开办的“手机团委”借阅点,目前全市的借阅点已经达到16个,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如何冲破网络信息的包围

最近几年,网络信息化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传统借阅方式受到挑战。

其实早在1996年,市图书馆就在全省率先启动自动化管理,购入计算机设备和文化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1999年,市图书馆的中文外借工作正式实现自动化管理。2001年,市图书馆就完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开放运行。2005年,市图书馆网站建成开通,实现了网上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读者可通过该馆网站查询书目数据、网上预约、续借服务以及通过网站获取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信息。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做了最大努力,中青年读者的流失依然不可避免。目前在市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的读者大约有5000人,绝大多数为老人和少年。42岁的自由职业者唐世明表示,手机和电脑上的信息已足够淹没自己,加上为生活打拼忙碌不堪,实在是没有时间再上图书馆“休闲”。从记者对中青年读者的随机采访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中青年都认为图书馆是个静心和放松的地方,是休闲方式之一。除非孩子要求,否则自己很难得去“坐坐”。要休闲,“还不如朋友聚会来得实在”。

面对网络冲击,市图书馆的应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扩大电子阅览室的规模,并加大电子书的采购力度,期望与网络信息“争抢”阵地。另一方面是开办网络很难进行的读者活动,包括与各单位联合举办的讲座、展览、竞赛、交流会等。2007年8月,市图书馆开始每周举办“攀枝花讲座”,邀请市内外专家讲谈市民普遍关心的康养、学习、考试等生活类话题,90座的演讲厅,平均每次的听众都在五六十人,已经成为攀枝花的一个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米易南七路改建 完成投资近半

近日,工作人员对南七路进行弯沉检测。米易县南七路起于白坡乡南坝村,止于麻陇乡七星牌,全长22.1公里。该道路修建于1976年,因道路运行时间长导致垮塌严重,影响沿线3000余名群众出行,且严重制约当地...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