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力蚂蚁”传递人间真情 ——记东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共产党员徐刚

攀枝花日报 2014-04-11 05:1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鲲

4月9日,东区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徐刚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密密麻麻插满小红旗、名为“‘大力蚂蚁\’的足迹”的地图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行程图,每次搞完活动,都要用小红旗在上面进行标注。”言谈举止间,折射出徐刚对志愿服务的执着。

“从小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成为志愿者后,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那些边远山区贫困孩子和孤残老人的身上。”徐刚告诉记者,2004年6月的一天,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在市中心广场玩耍时,看到那里正在招募志愿者。虽然对志愿者没有概念,但在阅读了宣传资料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后,他毅然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成为当时东区志愿者协会一员。

从那天起,徐刚迈上了志愿服务之路。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到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兼“大力蚂蚁”服务队队长,作为共产党员的徐刚,10年间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400余小时,深入边远山区百余次,行程1万余公里,用无私的爱心和点滴的帮助,为孩子点亮了希望,为老人带去了温暖。

2006年的一天,徐刚同其他志愿者来到米易县白坡乡联合小学开展志愿服务,而紧邻学校的敬老院不时有老人站在门口张望。他们发现,每次去学校,都会看到类似的情景。“这些老人是不是也需要我们帮助。”于是,徐刚和志愿者们开始主动与老人们接触,陪他们聊天说话,给他们送去一些小礼物,慢慢的,老人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从那以后,徐刚每年都会和其他志愿者约定,不定期地前往各个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送去衣物、水果等物品,带去亲情与欢乐。

到盐边县择木龙乡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的场景,徐刚至今记得。2007年11月的一天,徐刚独自开着摩托车,一路颠簸了八个多小时,来到盐边县择木龙乡小学,正巧遇到孩子们吃饭:几个不锈钢盆子里盛着炒土豆丝,见不到几颗油星,大部分孩子穿着凉鞋和单衣单裤,一边吃饭一边在跺脚取暖。就在徐刚惊诧于眼前的情景时,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走过来,拉着他的衣角问:“叔叔,你从外面来吗?外面冷不?”那一刻,徐刚握着孩子冰凉的小手,突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学校老师告诉徐刚,这里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远的单程要五个小时;信息不通,出山打工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土里刨食,收入微薄,有的学生连一两块钱的伙食费都拿不出,生活条件很艰苦。

“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这里的孩子。”返回市里,徐刚征得协会同意后,牵头组建了专门负责帮扶边远山区贫困儿童的“大力蚂蚁”服务队,并和队友们四处奔走,组织募捐。2008年3月,徐刚和队友们为择木龙乡小学送去了第一批物资和助学金,同时在那里建立了志愿服务点,直到现在,还有几个孩子仍在接受“大力蚂蚁”服务队志愿者的一对一帮扶。

择木龙乡小学是徐刚和“大力蚂蚁”服务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的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米易县白坡乡、胜利乡,盐边县红宝乡、惠民乡……先后都印上了徐刚和队员们的足迹。

2008年6月,他们为格萨拉中心校送去衣物1万件;2008年11月,为红宝乡中心校捐助图书2000册,并为学校建起了图书室;2009年10月,为白坡乡中心校、米易联合小学捐送衣物1万件;2010年1月,为盐边县国胜乡完小建起电子阅览室;2011年3月,第一次开展跨省援助,为云南永仁莲池乡新兴小学送去文具书包256套、衣物3000件;同年4月,又为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独角溪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价值1000多元的学习用具……几年来,徐刚和队员们先后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衣物5万件,助学金7万元,建立志愿者服务点7个,建成爱心图书室4个,电子阅览室2个。

“能够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在徐刚看来,志愿者的使命就是传递人间真爱和社会正能量。“志愿服务的经历不单是遥远的里程、艰苦的行程,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收获的是作为一名正能量传递者的快乐。”徐刚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用帮助别人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米易“八大工程”助推创森

本报讯(冯中波记者王建)4月11日,记者在米易县灵冠山上看到,县城及周边已是“城里有林、山上有景”。据悉,今年米易县将深入实施草场克朗滨河景观、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工程二期、安...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