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山咖啡成“金豆”

攀枝花日报 2013-10-30 05:56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日前,在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的一处山坡上,村民陈会英正忙着给坡地除草。她周围的山坡上是1000亩的咖啡生产基地,咖啡树上挂满了一串串“青果”。

“以前从没见过咖啡树,更不知道种咖啡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陈会英说,她家有3亩坡地,以前种玉米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2007年咖啡种植公司租赁了她家的地种咖啡,每年土地租金有2000多元收入;现在她帮咖啡种植公司打工一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咖啡产业成为干热河谷区林农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咖啡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农民纷纷加入到咖啡种植行列,并尝试在芒果树、核桃树下种植咖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川内最佳种植咖啡地

2011年,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咖啡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到2015年建成3万亩咖啡种植基地。

咖啡是一种易栽培的热带经济作物,管理成本较低,收益早、产值较高,定植后第三年便可收获,管理好的可收获20—30年之久。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农艺师张杰雄说,在四川种植咖啡的最佳地方就是攀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 

“上世纪70年代,攀枝花市就已经开始引种咖啡了,但因条件、技术等诸多因素,一直没有得到长远发展。”市林业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吉富告诉记者,2007年以来,几家咖啡生产企业看中攀枝花这块宝地,开始尝试规模化咖啡种植。目前,在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定植的咖啡,尤以小粒种咖啡品质优异,市场供不应求。

咖啡种植初具规模

2011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优质咖啡种植基地列入了“十二五”规划。

去年,由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对攀枝花市的咖啡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全市有秦氏咖啡有限公司、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公司、二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5家咖啡种植企业,几乎都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

双龙滩村咖啡种植基地的1000余亩优质咖啡大部分已达丰产期,10余名当地农户租赁土地后在基地打工,平均每户年收入达1万多元。种植公司与全市10余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咖啡种植加盟协议和保底回收合同。经测算,种植咖啡每亩能为农户增加收入1600—2600元,同时还可以开展林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目前,这些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农户种植咖啡5000多亩。

2010年,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村民莫启洲家种了40亩核桃,2011年他在核桃树下套种了咖啡,去年他家咖啡部分挂果,今年初买了4000余元。他说,“种植核桃、咖啡两不误,很划算。今年咖啡果结得很好,估计能产鲜果5000公斤,收入能在1.3万元左右。”

枣子坪后山的咖啡种植基地有1200亩,咖啡+辣木+黄檀的套种模式已初具规模。“咖啡树的效益周期在25年左右,而到那个时候黄檀正好成材,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基地相关负责人杨政国说,他们公司通过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和保底回收等服务,已带动农户种植咖啡2000多亩。

目前,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仁和区大龙潭乡、东区银江镇、盐边县桐子林镇、米易县草场乡等地。

走精品咖啡发展之路

攀枝花土地面积有限,并已形成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咖啡产业,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争地现象。李吉富说,必须合理规划土地,探索咖啡与芒果、枇杷、檀木等农林果木间的立体种植模式,在确保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咖啡种植面积。

张杰雄曾带着攀枝花产的咖啡到云南参加国际咖啡杯品大赛,相关专家品尝咖啡后表示:“品质绝不逊于蓝山咖啡。”

现阶段,攀枝花的咖啡产业还仅仅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种植的咖啡豆基本上销往云南及周边地区。鲜豆3元一斤,一般5斤鲜豆可制作1斤干豆,烘焙后身价倍增,基本行情为每斤80到90元,市场价格最高达到200元以上。 

“普通质量咖啡不缺,紧缺的是优质特色咖啡,全球每年缺口在100万吨左右。中国现在每年的缺口在5万吨以上。”张杰雄说,要实现咖啡特色产业梦,除了扩大种植规模,还必须走精品发展之路。

“目前,相邻的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139万亩。而攀枝花市咖啡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发展规模有限,必须面向高端市场,走精品道路。”张杰雄认为,实现从咖啡种植到深加工,再到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是攀枝花市发展咖啡产业的必然。

新闻推荐

市人口计生委帮村帮到点子上

本报讯(安建琼记者贺欣)近日,市人口计生委深入米易湾丘彝族乡青山村开展帮扶活动,在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同时,还邀请市农林院专家为村民培训核桃种植技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市农林院...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