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隆村变成“金窝窝”

攀枝花日报 2013-07-16 06:27 大字

“有女莫嫁高隆汉,好儿外出找窝窝”曾是高隆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村里10多年前外迁的50多家农户,至今已有20多户返乡发展,这是一个好兆头。”7月4日,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高隆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安说。

□本报记者 曾仲文

高隆村地处新山傈僳族乡东南部,属典型的二半山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窄。“有女莫嫁高隆汉,好儿外出找窝窝”这句话,常被村民们拿来教育子女。也许是为了印证这句话,2005年,高隆村二组的陈世超外出闯荡,当年他19岁。

“那时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家里穷,只能出去挣钱。”之后,陈世超在垭口镇开过理发店,后来又在丙谷镇开起了手机店。本打算不再回乡发展的陈世超,2012年作了个大胆的决定,回到了高隆村。他说:“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特别是烤烟种植和核桃产业发展让我看到了希望。”当年,陈世超种了20多亩烤烟,收入7万多元。

陈世超看到的希望源于髙隆村村两委多年来的摸索和苦干带来的示范效应。2004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李福安带头种了4亩烤烟,然而村民们大多怕亏本,不敢跟着种。“种烤烟有那么多工序,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我们不懂,不种!”“种水稻起码吃饭没问题,你们干部管我饱啊?”面对群众的质疑,李福安带着5名村干部,拿出自家的好田好地做“试验田”。

在村民的质疑声中,李福安带着村干部,认真钻研烤烟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2004年,李福安种的5亩烤烟收入13000多元。尝到甜头后,2005年,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8亩,纯收入突破1万元。看到李福安的成功,村民们打消了疑虑,开始种植烤烟。2007年,李福安被推选为高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领村两委提出了发展烤烟和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思路。到2012年,髙隆村发展烤烟2600亩,实现收入800万元,核桃收入120万元,烤烟和核桃产业人均增收7415元。高隆村也因此成为新山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模范村。今年,髙隆村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3120亩,预计收入1000万元,烤烟和核桃预计人均增收9300元。家乡的发展让离家闯荡的陈世超回到了村里,更可喜的是村里10多年前外迁的50多家农户,已有20多户返乡谋发展。

陈世超家今年的烤烟面积没有扩大,但他对增收充满了信心。他说:“种植和烘烤技术肯定比去年好,而且也不用再建烤烟房,收入一定会增加,要是15亩核桃树有了收益,我家离小康也就不远了。”

经过村两委几年来的带头示范和技术上的帮助,大部分村民都种植了烤烟和核桃,经济状况有了可喜的变化。李福安说他有一个打算,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将村民们的致富梦变成现实。“要让髙隆村变成一个金窝窝,银窝窝。”

新闻推荐

山乡追梦人

□本报记者曾仲文特约通讯员黄苓“近期将有暴雨,今天大家辛苦些,仔细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7月16日,米易县白坡彝族乡松坪村包村组长徐选良扛着锄头和村组干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8年,大学...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