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旗帜大放异彩 ——攀枝花市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综述

攀枝花日报 2012-11-06 07:42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越

回眸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攀枝花市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历程,时间的刻痕总能串起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全面见证那些荡气回肠的人与事。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大地震、2009年7月27日米易县特大泥石流、2010年以来的连续三年旱灾……每当灾难降临时,党旗下,一批接一批的党员突击队、服务队冲在第一线。

采空沉陷区、棚户区隐患重重,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搬迁安置工程时矛盾交织、问题交错……民生为重,党旗下,一个又一个党组织及时跟进,有效化解各类纠纷。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推进循环经济,推动“两化”互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共建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党旗下,一拨又一拨的党员干部群众敢于拼搏,奋力前行。

实践证明,近年来,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不容置疑,建设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有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是攀枝花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力促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一以贯之的重任。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五化建设”

2008年以来,攀枝花市实施城乡党组织互助工程,探索城乡党建一体化。

在全市县以上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党组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部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与村级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部门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分别联系1-2名村组干部或生活困难党员,每名村组干部联系2名党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1-2名群众,建立起覆盖全部农村生活贫困党员的帮扶网络。采取“党费划拨、财政补助、党员捐助、社会捐赠”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建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从市、县(区)、乡镇三级机关先后选派两批次共704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开辟致富门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育培训和组织建设。把城乡党组织互助工程与“挂包帮”活动整合起来,仅2011年,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确定帮扶事项2205个,完成2082个,投入资金3048万元,让广大党员群众得到了实惠。

始终把推进区域化党建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整合攀钢、十九冶、攀煤等大企业党建资源,实施地企党组织共建工程,推进城市党建区域化。近年来,攀钢、十九冶、攀煤与区县先后互派两个批次共89名干部挂职交流,安排攀钢、十九冶、攀煤等23名退休干部到社区担任书记或主任,架起了沟通企业与区县的“连心桥”。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开展“先锋工程在社区”“党徽在楼栋闪光”等主题实践活动。目前,全市共建立楼栋党员活动小组1237个,参与党员8500余名,5000余名在职党员定期到社区报到并参加活动。居民在社区项目共建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全市80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后,实施党员移交社区“归属工程”和“融入行动”,助推改制企业社会化。至今,社区共接收改制企业党员5338名,将35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党委),推行了“楼栋党员活动小组”“支部建在楼院”等党员管理新模式。市、县(区)两级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修建了94个党员活动室和84个居民活动场所。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进社区,让改制企业职工较快融入社区。广泛推行“公推直选”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畅通渠道让改制企业党员有序参与社区管理。

2010年以来,以学习推广“春风经验”为契机,实施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推动工作载体品牌化,全面开展“党建示范亿元村”创建工作。今年,全市15个“党建示范亿元村”受到市委表彰。

实施党员队伍活力工程,推动教育管理科学化。“感动攀枝花十位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评星定级工作,创新量化党组织先进标准和党员优秀标准。在市九次党代会期间,首次开展党代表提案工作,为党代表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渠道。

夯实基础,“五有”建设走在前列

2011年度,在全省基层党建保证目标集中考评中,攀枝花市得满分。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不懈的努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纳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狠抓活动场所建设,实现“有地方办事”。对全市316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实现村级组织、文化、广电、体育、科普、计生、卫生、档案、教育硬件全覆盖。在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连续五年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全市132个社区都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其中114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分别达200平方米以上。落实全省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要求,共投入524余万元,建设远程教育站点518个;在全省率先把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向城市社区拓展,建设社区站点121个。

始终把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有能人办事”。2010年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1.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44.7%,为本村致富带头人的占78.3%;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5.4%。

抓党建经费投入,实现“有钱办事”。落实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建立基本报酬定期增长机制。目前,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基本报酬正按换届当年全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调整,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基本报酬也逐步提高。村办公经费以及社区办公经费都按标准及时拨付,县(区)按照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标准落实党员活动经费。集中解决社区干部提薪、增人、建保等问题,全面落实社区干部“五险”。

抓制度机制建设,实现“有章议事”。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议事决策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村级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做到了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已覆盖100%的乡镇和村,并在社区进行了探索试点。

抓党建责任制落实,实现“有领导管事”。健全完善“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在年初,市委与各县(区)委和3个部门党(工)委签订组织工作重点目标责任书;在年中,牵头组织市委党建办、农建办、党建联席会的成员单位开展重点督查;在年底,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各县(区)委和部门党(工)委汇报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并进行现场测评。凡社会评价不满意率达到30%及以上的,按照组织程序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处理。

规划未来,党建工作出经验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好“六大硬仗”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服务。

具体地讲,就是要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努力在党建示范典型打造上出经验;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努力在党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出经验;深化创先争优评星定级,努力在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上出经验;加大基层党建经费投入,努力在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上出经验;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努力在建立党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上出经验。

新闻推荐

我们激情燃烧 □本报记者 李云飞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攀枝花阳光欢乐节,今年将带给市民和游客怎样的惊喜?日前,市政府正式公布“2012中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总体方案,确定第三届欢乐阳光节将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底举办,并将汇集文...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