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张通刘旭上午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

四川日报 2012-09-13 17:5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通 刘旭

9月10日上午,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二组,伴着搅拌机轰鸣声,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架钢筋、砌砖墙。这里是立新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也是攀枝花今年重点打造的16个旅游新村之一,年底将具备接待能力。

村民莫兴才隔三岔五便到聚居点看一看。“再过不到4个月,就可以搬新家了。”指着正在“长高”的小别墅,莫兴才一脸惬意,以后除了种芒果,还可以靠经营农家乐赚钱。

近年来,攀枝花旅游业快速发展,“冬天到攀枝花晒太阳”赢得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可。今年4月,成都到攀枝花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更给该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不可回避的是,接待能力不足、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成为瓶颈。冬季旅游黄金期即将到来,攀枝花如何应对?

“我们要打一场硬仗,要把攀枝花的乡村旅游搞上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打造自己的阳光旅游品牌。”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说,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该市确立了今年通过抓好16个旅游新村建设,全面带动和推进攀枝花新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力争在推进全市新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5月以来,从东区、西区到仁和区,从盐边县到米易县,16个旅游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而增加的1万张旅游床位年底将迎接八方游客。

A

选点 区位交通条件比较好

站在立新村二组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记者放眼望去,京昆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总发乡党委副书记程建强说,该村特意修了一条3公里的旅游环线道路,将农民聚居点、大型农家乐、乡村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连接起来,游客驱车下高速公路后可方便到达。

程建强告诉记者,聚居点40户新房不仅满足村民生活需要,还在楼上专门设置了客房,村民能够通过经营农家乐实现增收。

阳光,是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资源。灿烂的阳光孕育了丰富物产的同时,也在每年冬季吸引了成千上万“候鸟族”来攀枝花晒太阳。

今年4月29日,成都到攀枝花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困扰攀枝花人多年的交通瓶颈有了突破。“今年的国庆长假、元旦和春节,攀枝花将迎来旅游黄金期。”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长刘连志坦言,该市目前的旅游接待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如何用最短时间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攀枝花将目光锁定在旅游新村建设上。

攀枝花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蒲宏说,今年该市在必须完成的38个新村中优化选择了16个村,重点建设旅游新村。

蒲宏介绍,16个旅游新村有几个突出的优势:区位和交通条件比较好,大多处于城市周边和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村民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高。

离开立新村农民聚居点,记者沿环线道路步行不到500米来到一家大型农家乐。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包括客房、餐饮中心、会议中心、娱乐中心等设施,2013年元旦营业时可同时接待600人就餐,提供300个床位住宿。项目二期还计划投资4200万元打造冬季康养中心。

除了大型农家乐,立新村还规划了一座四星级乡村酒店,位于出入口的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相关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刘连志告诉记者,攀枝花冬季阳光旅游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不同消费水平的“候鸟族”都能在该市找到理想的住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选择在乡村晒太阳,可以享受到田园的优美风光和闲适生活。

“旅游新村建设能够整合旅游要素资源,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建成后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高档次、休闲型现代模式转型升级。”刘连志说,16个旅游新村规划标准高,部分新村按A级景区标准打造,每个新村都规划有星级农家乐或乡村酒店,今后还将逐步开发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最终形成“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品果、冬季养生”的特色旅游品牌。

B

建设“一村一特色”产村相融

记者走进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村,只见村民家房前屋后是大片的枇杷林和芒果林。

芭蕉箐村是该县今年重点打造的6个旅游新村之一。按照“一村一特色”要求,该村依托成熟的枇杷产业,打造万亩枇杷农业生态观光园,同时充分利用水库多、水域面积大的特点,计划引进1-2家旅游龙头企业,发展休闲旅游业。

村民李顺林正忙着扩建自家的农家乐。“现在修的是接待大厅和40间客房,年底就能投入使用。”李顺林告诉记者,他办农家乐已经7年多,由于当地的枇杷早已名声在外,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经销商和游客。“今年这里要打造旅游新村,以后肯定会有更多游客过来耍,新建40间客房都不见得够用。”李顺林笑着说。

旅游新村建设,不仅是建房子、修路、绿化……如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村相融,是攀枝花旅游新村建设的着力点。

“16个旅游新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都立足自身优势进行规划和建设,可谓‘一村一特色\’。”蒲宏说,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产业优势,同时旅游新村建设也会推动产业发展。

在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新村建设分为3大块:占地110亩新村聚居点、260亩花卉产业园、投资上亿元的五星级乡村酒店,3个点连片打造。”村主任李明贵说,该村以农民新村聚居点为核心,以花卉产业园、五星级乡村酒店为依托,以彝家特有的江水煮江鱼的传统方法为餐饮核心内容,发展特色旅游。

正在花卉产业园安装花架的村民雷泽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1亩土地租给园艺公司,每年得到租金1300元,3年后租金上涨10%,自己还可以在花卉产业园打工,每月工资2000元。

在庄上村,近200户村民像雷泽平一样,把手中的土地流转给园艺公司,不仅能获得租金,还能就近打工挣钱,学到专业养花技术。而花卉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园,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

此外,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建设文化旅游街区,仁和区大田镇片那立村围绕胜利水库和石榴产业建设观光休闲新村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新村建设掀起一阵阵热潮。

C

探索 培养经营者尝试农民入股

建设16个旅游新村对于攀枝花来说,不仅可以增加1万个旅游接待床位,更是一次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机遇。

由于地处山区,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大片建设新村聚居点,攀枝花提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的原则,通过新村建设使村民就近享受医疗、教育、金融等公共服务。

在立新村,即将完工的3公里旅游环形道路不仅方便了游客,也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

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村民王化勇最头痛的就是要花钱到有水的村组拉水种庄稼。“建旅游新村,政府要投入资金给我们建房、修路、打井,实在是太好了。”王化勇说,只要地里有水用,种庄稼就不愁了。

对于阿署达村的村民来说,现在花1元钱坐旅游专线巴士,40分钟就能到市中心。同时,随着旅游专线巴士的开通,越来越多攀枝花市民选择到阿署达度周末。

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水的问题解决了,生活品质提高了……旅游新村建设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村建设能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缩小城乡差距。”蒲宏说,通过旅游新村建设,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农村群众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现代公共服务。

居住条件改善了,增收渠道增多了,村民如何适应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蜕变?

雷窝村村民黄明年底就将搬进150平方米的新房,打算发展农家乐。“我读书少,不懂咋个经营,最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培训,学到不少东西。”黄明说。

“率先入住旅游新村聚居点的村民大部分有经营意愿,这就需要不断培养村民的经营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旅游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刘连志告诉记者,市旅游局今年对旅游新村相关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10月底前完成16个旅游新村1500人培训任务。

对于大型农家乐或乡村酒店,16个旅游新村目前大多采取招商引资形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引进民营企业参与新村建设。“我们还鼓励农民尝试入股形式,自筹资金开发旅游项目,共同经营和管理。”蒲宏说,要引导农民转变意识,从单家独户到抱团发展,提高旅游新村的造血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吸引更多人气。

【记者手记】

系统打造“阳光牌”

发展旅游,在景点观光和休闲度假这两个定位方向上,攀枝花更侧重后者。

根据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攀枝花乡村旅游客源有三个:冬季来晒太阳的“候鸟族”、本地市民、自驾车游客。

因此,从设计规划,到宣传营销,旅游新村都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客源市场:在设计规划上,除了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还应完善医疗、养老等配套服务,建设阳光康养中心;在宣传营销上,要根据客源市场需求,大打“阳光牌”,展示阳光休闲的独特魅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卖点。

随着16个旅游新村年底建成,攀枝花旅游接待能力不足、配套服务跟不上的局面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旅游新村建设也是推进旅游标准化,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和产业竞争力的有利契机。特色鲜明了,设施完善了,服务周到了,攀枝花的旅游口碑自然越来越好,客流也就必将源源不断。

新闻推荐

贾蔚易德文记者秦勇日前米易县首次面向全县符合

本报讯(贾蔚易德文记者秦勇)日前,米易县首次面向全县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参公)、事业人员公开选拔乡科级副职后备干部人选。从10月15日启动此次选拔工作以来,已有257名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报名,通过资格审...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