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核桃丰收了价格却下跌了本报记者张通文图上午米易

四川日报 2012-09-20 17:50 大字

核桃丰收了,价格却下跌了——

□本报记者 张通 文/图

9月11日上午,米易县攀莲镇南厂村村民谭贵华忙着采摘核桃。由于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二半山区,谭贵华一家曾经只能靠种少量玉米为生。“2001年开始尝试种核桃,2008年获得丰收,10亩地每年收入3万多元。”谭贵华乐呵呵地说,核桃林下还种上了当归,每亩增收1000多元。

如今在攀枝花广袤的二半山区,越来越多农民像谭贵华一样靠种植核桃实现增收致富。截至2011年底,该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3.3万亩,产量8000吨,实现产值2.04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中高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攀枝花市林业局局长杨礼文说。

在核桃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核桃农们也面临着不少烦恼。今年,受干旱以及种植面积扩大等影响,攀枝花核桃市场价格不增反降,收购价格从去年的10-12元/斤降到8元/斤。如何使核桃产业良性发展?9月11日,该市召开核桃产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相关部门、专家、农民一起找问题,议对策。

喜:30万农民受益

走进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栽满了核桃树苗。村党支部书记郭友文告诉记者,全村1000余人分布在海拔1800-2200米的二半山区,过去种水稻、玉米、甘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收成不理想。

2011年,仙山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核桃,目前面积达5200余亩,所有荒山荒坡都栽上了核桃树。“种上核桃后,村里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郭友文说。

仙山村只是攀枝花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该市核桃产业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10.4%提高到目前的13.6%,核桃主产区共有常住农村人口约30万人,项目区农民人均从核桃种植上获得收入680元。

2010年9月,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该市核桃主产乡镇都出现了收入超过10万元的种植大户,农民种植核桃的热情空前高涨。按照《攀枝花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该市核桃种植面积将超过30万亩,成为二半山区农民的“摇钱树”。

忧:产品附加值低

今年遭遇干旱,核桃质量有所下降。“今年核桃不好卖,去年最高能卖到12元/斤,现在能卖到8元就不错了。”谭贵华说起收益直摇头。

杨礼文坦言,除了国内各核桃产区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攀枝花核桃产业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上市的核桃品种依然比较杂乱,且以引进品种为主,不利于创建知名品牌。”杨礼文说,由于起步晚,引进的良种既没有完成良种认证,也没有开展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不利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该市目前只有1家核桃协会、8家核桃相关专业合作社,专合组织覆盖面很低,结构和功能尚未健全。同时,该市核桃基地小而杂乱,大部分农民只栽不管,粗放经营。

深加工环节薄弱也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的因素。杨礼文介绍,攀枝花核桃大多是下树就外销,由于加工和深加工环节缺失,核桃价值未得到深度发掘。

对策:打造完整核桃产业链

面对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相关部门和专家纷纷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攀枝花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罗文跃建议,围绕核桃产业大力实施道路、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将核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取四川省三州开发小流域现代农业增收工程项目资金向核桃产业倾斜。

“核桃基地每个村建立1-2个100亩的核桃科技示范园,通过落实示范园管理方案和建设责任制,邀请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和跟踪服务,带动基地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罗文跃说。

在产业发展上,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家和献峰建议,逐步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完整的核桃产业链,通过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形成强大的深加工能力和优势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杨礼文表示,该市将通过产品补贴、以奖代投等政策,引导和鼓励核桃加工企业加强合作,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引进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且竞争力强的核桃品牌。

新闻推荐

万凉山彝汉群众入住新村记者李清波凉山在相继启

24万凉山彝汉群众入住新村本报讯(记者李清波)凉山在相继启动实施的“百村示范”和“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工程中,已建成579个新村,建了5.3万户新居、24万余户村民入住新村。今年将完成222个安宁...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