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挂包帮”带来的“双赢”模式 □本报记者 李云飞

攀枝花日报 2012-06-10 08:49 大字

在“挂包帮”活动中,攀枝花市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一改过去根深蒂固的“庄稼”意识,带动发展经济林种植,取得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大变样双重效益。与此同时,下派干部得到了极大锻炼,反哺了机关建设。

孕育富民强村硕果

得石镇黑谷田彝族村曾经是米易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407户1410人,耕地面积仅800余亩,长期以来,村民们依靠种植少量的玉米、烤烟、核桃维持生计。

2009年,“挂包帮”活动的开展给这个小山村引来了“春风”。在市政府办、米易县发改局等帮扶单位的帮扶下,黑谷田村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引进黑山羊和商品羊养殖,并成立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羊专业协会”,通过“专合组织+农户”“种、养结合”的模式,发展黑山羊和商品羊养殖业。每年,帮扶单位都要请来市农牧局的专家,到村里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黑谷田村黑山羊养殖业取得较好的成果,目前,该村共有养殖户百余户,黑山羊种羊450余只,商品羊4500余只,养殖户年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0元以上。

下派干部收获多

在‘挂包帮\’工作中,下派干部们找资金、引技术,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改善居住环境。在艰辛的帮扶工作中,这段经历带给他们的不仅仅只是帮扶。

2010年8月,市级和区级各部门(单位)、国有大型企业选派了300余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深入对口帮扶村,开始为期2年的挂职帮扶工作。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刘皑铭被下派到盐边县永兴镇鹿游箐村。刚到鹿游箐村,刘皑铭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过得如此艰辛。”。

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村民生活困苦,面对眼前的困境,刘皑铭走进村民家,与村民拉家常、聊家事,了解情况,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通过调查研究,刘皑铭与村委会共同研究制定出了三年发展规划:立足本村实际,大力发展蚕桑、芒果、枇杷和核桃四大特色种植业,发展桑园1200亩、芒果450亩、枇杷155亩、核桃200亩;整修水利灌溉渠道5公里、整修村道5公里;改善该村文化阵地,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提高村民文化生活水平。

农业专家请进来了,果苗培植出来了,村民们渐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目前,该村已完成桑园1100亩、芒果300亩、枇杷120亩、核桃150亩的栽种,水利灌溉渠道、村道整修工作正在进行中。

“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指盖好房子、修好路,更重要的是农民转变思想,成为新形势下的新农民。”这是西区区委办下派干部蒋东升在“挂包帮”工作中的最深体会。在格里坪镇庄上村开展工作时,蒋东升非常注重利用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村民思想转变。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把村里的垃圾死角清除干净了,并自觉地在村委会门前和自家门前种植花卉美化环境。

“以前在机关接触的大多是条条框框的东西,而基层工作非常具体、复杂,同时非常考验人的协调组织能力。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整个‘挂包帮\’团队的工作。大家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加强配合,工作才能产生成效;同样只有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信任你。”蒋东升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乡村新画卷 ——米易县旅游新村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刘浩文/图6月12日上午,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村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村民李顺林家的农家乐扩建现场,几个小伙子坐在工棚里发呆,因为下雨,无法施工。今年,攀枝花市将建成16个重点旅游新村,其中...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