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潮起金沙 ——新村建设的“攀枝花实践”

攀枝花日报 2012-06-16 08:47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越/文 宋俊康/图

金沙江畔,春风又绿;攀西裂谷,风雷激荡。

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为主引擎,以旅游为“牛鼻子”的新村建设,是攀枝花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伟大实践,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使命与担当。一幅壮丽的新村建设画卷,正在攀枝花大地徐徐展开。

6月,行走在攀枝花乡野,火热的旅游新村建设场面让人惊叹—— 

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在一片宽而平整的土地上,42户村民的新居地基已然成型,几台重型挖掘机在不停地开挖着新的路基。

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6.5万平方米的居民安置房及公建配套设施、2万平方米的彝族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挥汗如雨。 

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300亩左右的高端花卉基地在大型挖掘机不停地工作下,场平已近尾声;乡村假日酒店已开工建设;可入住近100户“水田”彝人的集中区一期工程开始进场划线。 

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盛茗山庄”旅游开发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雷窝村、阿署达村、庄上村等1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正引领着攀枝花的新村建设。

旅游引领——

敢为人先的大胆抉择

去年末,省领导明确要求,攀枝花要在推进新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村建设任务”的目标,攀枝花作为四川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如何将省委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何敢为人先,走在全省前列?如何准确把握“求进”“快进”的实现路径?

攀枝花是一座以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起来的工业城市,为摆脱资源型城市枯竭的宿命,城市面临转型,旅游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倾力打造“中国阳光花城”,建设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目标应势而出。随着交通枢纽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市区——成都、昆明、丽江等著名旅游城市三小时经济圈,与川滇周边二小时经济圈的旅游合作成为可能。独特的光热资源、气候资源,让攀枝花冬季温暖如春,也同时成就了攀枝花的特色农业产业,芒果、石榴、枇杷、各种亚热带水果香甜可口。

站在全国、全省的大盘子里,攀枝花决策者以更加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独有的资源,大胆提出抓住旅游这个“牛鼻子”推动新村建设,走出产业现代、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村建设发展道路。

要求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阳光休闲度假、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各种农业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相结合,打造“阳光、休闲、旅游、康养”的旅游新村,实现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农房标准化、庭院优美化、公共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脸上笑起来,心里甜起来。

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市44个乡镇352个村的新村建设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70%;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社会基本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2012年目标:全市73个村要完成新村建设任务,其中,54个村属省级示范片,年底必须通过省委、省政府规定的3年规划目标验收;有38个村(含16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新村、22个非旅游新村)年底要通过验收。

为加快推进新村建设的步伐,市委市政府将新村建设列为“六大硬仗”之一,并纳入了全市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市里还配套出台了《新村建设实施意见》《新村结对共建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措施,动员了92个市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定点结对建设新村,举全市之力建设美好新农村。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的时代之魂

6月4日,庄上村的干田坝。在一片300亩的土地上,两台大型挖掘机在不停地工作。村民胡继红站在路边,静静地看着:“这里建设高端花卉基地,我们这些山沟里的农民不久就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了。”

这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也是一次彻底的旧貌换新颜的改变。庄上新村总体规划11.7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176.95公顷。总体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为村庄安置,二期为农业市场,三期为梅子箐度假区。

“我们要将定居点建成集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农林观光,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度假目的地,使它成为攀枝花阳光旅游与西昌竞争,与三亚错位竞争的一个支撑旅游村落。”西区一位负责人说。

“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做得最多的是发动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从今年4月庄上村正式启动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来,各级干部先后召开“夜间院坝会”“板凳会”达10多次;到农户家谈心交心、走访劝说达30次之多,最终取得了村民的支持与理解。

“以前对新农村建设有误解,认为是政府搞花架子,如今才明白搞新农村建设,让我们村经济发展起来,村容村貌靓起来,我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胡金梅说。

如今,建设新村聚居点需拆迁的35户村民中已有13户签字,260亩的花卉苗圃基地全部完成土地流转,正进行场平施工。

在苗圃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自治监督小组对征地、建设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随着民意走,干啥都不愁!”经过区、镇、村支两委广泛宣传、征集民意、调动民心,庄上村男女老幼动了起来,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小桥流水新彝家、十里长廊、乡村度假酒店等景观让村民满怀憧憬。 

与庄上村一样,全市其他新村建设均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此外,全市五个县(区)都根据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满足农民群众意愿、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措施,使农民在发展特色产业、新建和改造住房、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享受到了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 

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对列入统一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中新建、改造住房户均按不同标准给予户均补助2~5万元、最高贷款本金5~10万元的贴息扶持政策;对统一规划区内实施土地整理的农户户均给予2万元左右的补助。其他区县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

产业拉动——

新村建设的固本之基

“我们新村发展的是现代观光农业。”雷窝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兵说,现代观光农业以新村聚居点和与之相连的856亩早春大棚蔬菜基地为核心,通过大棚观光、采摘蔬菜,聚居点烹调放心蔬菜等链条,在聚居点和大棚蔬菜基地形成一个现代农业的观光园。

仁和区今年打造的10个新村示范村,有5个旅游产业重点村。2011年11月,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盛茗山庄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可接待600人同时就餐,宾馆拥有200个床位,度假公寓可容纳300人入住,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旅游产业将成为新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仁和区农牧局的朱革说。

在新农村建设中,攀枝花选择的路径是产业拉动,突破口是连片推进。2009年12月,米易县湾丘——垭口片区、盐边县红格片区被列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两年多来,攀枝花以省级、市级示范片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村庄村落新貌、配套完善公共服务。

米易县湾丘——垭口示范片涉及7个乡镇29个村。米易县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精品、高效农业,扎实推进主导产业连片发展。早春蔬菜连片种植面积达4.37万亩;推行“稻——菜”轮作、立体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和“畜——沼——菜(果)”种养循环模式,累计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17个、特色水果基地4.4万亩、优质烤烟基地2.45万亩。

盐边县红格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包括桐子林镇、红格镇、益民乡、和爱彝族乡、新九乡和红果彝族乡等6个乡镇25个村。2011年,示范片新建芒果基地6000亩,晚熟芒果基地实现连片发展,面积达5.68万亩;新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500亩,新增早春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蔬菜种植面积1.936万亩;发展现代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户576户,种植烤烟9500亩,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2万亩,推广配方施肥8.5万亩次。

省、市级示范片内所有主导产业都按照“一个产业、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和连接、一个品牌支撑”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经营。如今,米易、盐边两个省级示范片连片发展的芒果、蔬菜、枇杷、烤烟等种植业规模达到18.04万亩,生猪、牛羊、家禽等规模养殖户达到3056户,参与示范片建设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参与示范片建设的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7个。

仁和区、东区、西区3个市级示范片连片发展的芒果、蔬菜、枇杷、烤烟等种植业规模达到48373亩,生猪、牛羊、家禽等规模养殖户达到143户,参与示范片建设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2家,参与示范片建设的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组织达到69个。

今年上半年,盐边、米易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6941.09元,同比增长28.25%;仁和区、东区、西区三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4905.51元,同比增长15.81%。

截至6月12日,今年全市正在连片建设的新村共有79个,涉及农户44644户16万多人;共打造出了8个规模超过万亩的连片发展的蔬菜、芒果、枇杷、烤烟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成新民居23886户,其中30户以上规模的新村聚居点35个,涉及农户11763户。

新闻推荐

姚尹本报记者李刚戒掉麻将少抽烟少喝酒用节省下来的钱

□姚尹本报记者李刚戒掉麻将,少抽烟,少喝酒……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两年多来,攀钢钒公司武保部里的一群年轻人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每到周末,他们就会相约前往米易县得石镇坊田小学...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