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的避难所

攀枝花日报 2011-04-07 19:54 大字

本期主持:本报记者 梁波

嘉宾:市防震减灾局科监处处长 王建立

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副处长 朱跃红

仁和区区委宣传部 王大伟

瓜子坪街道新农村社区居民 王丹

主持人:日本9级强震及随后引发的海啸、核辐射等次生灾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在为日本人民祈福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假如我们生活的城市,突发大的自然灾害时,我们怎么办?我们也有像仙台、岩手一样的避难所吗?本期《市民论坛》讨论的话题是“我们的避难所”,欢迎大家参与。

假设灾难来临,我们凭什么避险

主持人:日本强震及次生灾害,绷紧世界各地民众的灾害防范意识之弦。假设自然灾害或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突然发生在攀枝花,我们怎么避险,拿什么避险?城市预警和应急体系如何?对此,各位是如何看的?

王丹:自2003年的SARS以来,感觉如今灾难频发,怎么避险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日本发生9级强震和“核震”,但地震灾区秩序井然,民众并不慌乱。看日本,我们不得不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们呢,我们城市秩序会不会乱,普通市民该怎么办?拿什么避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学会如何认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并学会应对灾难,而不是灾害何时来或有没有。

王大伟:是的。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攀枝花应该深入研究、思考本市的灾害预警和避险课题。日本在震前1分钟,日本数百万人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媒介收到了海啸预警,避免了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据悉,这套灾害预警传播机制自2007年运作以来已发出17次灾害预警。攀枝花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通讯实际,建立一套集广播、电视、手机、警报等为一体的立体式灾害预警传播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的宣传、引导,配套预演活动,强化市民认识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王建立:作为职能部门,对自然灾害的预判做一些准备是非常必要的。预警机制每一个部门都有,因为灾害的不同,预警机制也是不同的。一直以来,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举措和避险常识都在进行常态化的宣传,通过每年的科普宣传月、科技之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以宣讲、发放图文资料的方式,对城乡居民如何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系统宣传。同时,我们部门每年都有一到两次内部的演习,针对灾害来临时应急抢险、调度指挥等进行演习,也在一些社区、单位做过小范围的灾情预演。从中央到地方,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都是完备的,“8·30”地震,攀枝花就曾启动了二级响应。

我们城市的避难所状况如何

主持人: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城市很重要的市政设施,既可以用于躲避地震,还可用作民众躲避火灾等重大突发性灾害的安全场所。那么,我们攀枝花的避难场所是什么状况,物资储备如何?

王丹:美国的灾难大片《后天》我看过之后感受很深,那群孩子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如果没有找到图书馆作为避难所,肯定无法幸免于难。日本地震更是从现实印证了在突发灾害来临时,避难所是何等重要。只是,我确实不知道攀枝花的避难场所在哪,有哪些,是否有足够的物资储备。

王大伟:日本地震触动人们的神经,昆明、南京、无锡等很多城市都在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攀枝花的避难场所有哪些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仁和广场是仁和的避难场所之一,我曾在仁和广场看见了“避难场所”的标记。

攀枝花避难场所的建设应该遵循日常使用和紧急避险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选择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地区建设,加强这些地区的建筑质量,保证灾害发生时这些地方可靠。就拿南京的石头城公园为例,公园整个园区内设置有三个应急篷宿区,地处面积较大的开阔疏林草坪间和山顶硬质地面处,这些场所平时作为市民锻炼的场所,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直接铺设上防水薄膜,搭起帐篷就可以住人。  

王建立:我们攀枝花在设立应急避难场所上是比较靠前的,2007年6月,市政府召开了攀枝花市首批应急避难场所评审暨征求改造意见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场所的主管部门及业主充分协商并提出了改造方案。首批应急避难场所一共有16个,其中大型应急避难场所8个,分别为市体育场、仁和商业文化广场、米易县城河东、盐边县中心广场、攀煤(集团)精煤公司、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攀钢(集团)白马矿应急避难场所。另外,攀钢(集团)清香坪三小区、攀煤(集团)公司、盐边县接待中心、盐边县民族中学、攀枝花学院、攀钢(集团)钢研院、米易中学、二滩发电厂分别设立、改造了中小型应急避难场所。

首批应急避难场所基本遵循的改造方案是:新建应急指挥部、物资供应处、医疗救护站,增建供水点及应急简易厕所,增设监控系统和非电网(太阳能)供电系统,附近适当位置设停机坪。为便于居民到达,设置道路指示标志、应急避难场所主标志、场内分区示意图及各功能点标志标牌。

根据国家出台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的规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选择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地,需避开地质断层、高大建筑物、山体等区域;场所内的建筑物及利用周边建筑物作为配套设施用房的建筑,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我们攀枝花因为是山区城市,只能因地制宜建应急避难所。不过,在以后的新城区建设中,可以较为充分的根据国家规定,规划和建立应急避难场所。而且,据我所知,攀枝花的应急避难场所已经有近、中、长期规划。

朱跃红:现在国家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假设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我们民政局的救灾救济部门首先要保证受灾群众的“五有”:有房住、有食物、有衣物、有干净水、有医疗。在经过“8·30”地震后,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主要是帐篷、棉被等,现在攀宾会展中心租赁了600平方米的房屋存放。而对不宜储备的食品等物资,我们通过与市内大型超市和商场签订《救灾物资供销协议》来保障的。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已确定拟建三个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一个是在市区选址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另外两个是分别在米易县、盐边县建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其中,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今年就会完成选址。

三个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成后,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将拥有2900—4100平方米的容量,达到4万—6万人的生活物资储备;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也将达到630—800平方米的容量,完成5000—7000人的生活物资储备。储备物资的品种也会拓宽,将会储备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手电筒、蜡烛、移动厕所等。

新闻推荐

米易县丙谷镇发展早春蔬菜给力农民增收

本报讯(张再福特约通讯员赵影)今年以来,米易县丙谷镇充分利用地处安宁河谷气候条件独特和土地肥沃的区域优势,通过调整土地田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力发展早春大棚蔬菜,给力农民增收。开年后...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我们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