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橄榄河村的书屋 □特约通讯员 王丽梅 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攀枝花日报 2011-04-12 19:50 大字

“现在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也不例外。我们的书屋有七大类4287册书,基本上能够满足附近居民、村民、学生阅读。”4月8日,在米易县丙谷镇综合文化站的农家书屋里,站长吴太友说。

丙谷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位于橄榄河村文化广场旁,2007年成立。因藏书量大、种类较多、环境幽静,吸引了大量的村民、社区居民、学生、务工人员来此读书,读书已在在这里蔚然成风。

读书的感觉真好

“到书屋里看书,爸爸妈妈不但不管我还经常鼓励我来,读书的感觉真好,许多知识在课本上看不到的,在这里就能够看到。”

拿着一本《科幻世界》期刊,六年级学生陈昊对记者说,书屋里的书很多,最吸引他的是动漫、笑话、科幻等方面的书籍和期刊。

陈昊经常用在书屋里看书学到的知识去考同学,比如地球的小兄弟火星里有什么东西,太阳系中最高大的火山叫什么名字等等,在同学们的赞叹和羡慕中,陈昊感觉到了读书的快乐。

丙谷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是一间约50平方米的大房间,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4000多册书籍以政经、科普、生活、少儿、文化艺术、医疗、综合等七个类别归类摆放,靠窗一侧则是10余种报刊。

“我们目前的报刊有《人民日报》、《攀枝花日报》、《参考消息》、《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种类还不算多,但看报的人不少,大家喜欢通过报纸看深度新闻。”

吴太友一边向记者介绍书屋的情况,一边给10岁的女儿吴玲找作文书。吴玲很爱读书,是书屋的忠实读者之一,只要是书屋开门,她经常都是第一个来看书的人。

吴玲说:“我最喜欢的书是作文和笑话方面的书,有时候是我自己找,有时候爸爸会给我推荐,我感觉多看一些课外书对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丙谷镇的农家书屋有一本大部头的彝文书籍,在来此看书的人中,只有李袖元一人能够看懂。李袖元是观音阁社区的工作人员,他的办公室就在离书屋不到10米的另一个房间。

“现在彝文书籍相当稀少,想不到在这里能看到彝文书籍。”李袖元对记者说,书屋里的这本彝文书是一本少见的彝语格言词典,是彝族文化的经典书籍。因为是彝族人的缘故,他每次到书屋除了看写作和电脑知识方面的书外,都会翻看这本书。

小书屋高人气

作为攀枝花市农村基层文化示范镇,丙谷镇的农家书屋管理井然有序。书屋由丙谷镇综合文化站、丙谷镇观音阁社区居委会、丙谷镇橄榄河村委会三个单位参与管理。书屋几乎全天候开放,周一到周五19:30到21:00;周六、周日9:00到17:00。

“为了让周围的居民随时都能看书、看报,我们就轮流值班,周一、周二是村委会,周三到周五是文化站,周六、周日是居委会。”吴太友告诉记者。

4月8日,周五,书屋里已有七八个看书人。

“现在是早春蔬菜销售的繁忙时段,很多农户都在地里和农贸市场忙,晚上才是书屋最热闹的时候,看书的人非常多。”观音阁社区居委会书记伍世先告诉记者,书屋看书的人有时能达到100多人,那场面热闹得很,书屋、会议室、走廊、楼梯上都挤满了看书的人。

“周末书屋开放一天,我要花两个多小时来整理、归类书籍和报纸。”伍世先经常周末值班,人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把女儿喊来和自己一起值班。

吴太友告诉记者,如今到书屋来看书的以农户居多,这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致富、信息致富的新观念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蔬菜的销售及信息、种植养殖技术等科普类书籍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户关注。

伍世先透露,他们书屋有一个重要的读书群体,来丙谷务工的人员。因为丙谷镇是米易县重要的早春蔬菜基地,很多从事采摘、搬运的务工人员云集于此。这些务工人员一般都是租房住,房间里没有电视,务工人员在劳动之余就会到书屋看书。

“我们这里自从有了书屋,居民、村民们喝酒、闲聊、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把书借回去读。”对因为书屋所形成的良好氛围,吴太友非常满意。

在丙谷镇文化站,除了书屋,还有一个拥有10余台电脑的多媒体室。

“网上阅读、网上查资料、读新闻、看信息现在已不是时尚而是获取知识和信息最便捷的通道。”吴太友说,为了让书屋逐步发展壮大,他准备向镇上申请,希望再开辟一间阅览室,再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如果条件允许,增订一些发行量大的报纸、期刊更好,这样书屋就会更实用一些。”

新闻推荐

记者江潇谢谢彭叔叔此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我

本报讯(记者江潇)“谢谢彭叔叔,此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社会。”昨(21)日,在仁和区大龙潭中心校,9岁的贫困小学生赵建琼接过300元助学金时,向全校师生表达了她对台湾中航伟...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