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绘就城乡新画卷 ——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走笔

攀枝花日报 2010-11-15 21:31 大字

■ 本报记者 尹迪 

2010年2月,《攀枝花市城乡风貌塑造专项规划》通过初审,攀枝花城市风貌有了崭新定位:“山水交融的生态佳园、休闲时尚的阳光之城、动静皆宜的养生胜地、‘钢\’柔并济的产业新城、开放包容的文化都市。”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攀枝花城乡环境逐步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体系标准,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

治理环境 百姓得实惠

“家家都在花丛中”——这对于盐边县和爱乡顺利村中村社的村民来说,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如今的顺利村里,挨家挨户修起了小花台,阵阵花香飘逸在小村里。“村里说要建花台,要种花,我支持得很!”村民周朝荣说,今年5月,村里开始动员全村群众修建花台,群众自己买一部分花种,政府补贴一部分。作为省创建“五十百千示范村”之一的和爱乡,曾是“8·30”地震中房屋损坏程度较重的乡镇之一。如今,村里的新房和通村道路在灾后重建中修了起来,村里又结合“五十百千示范村”建设,通过建立小花台、打造“荷塘美景”,对村道进行美化绿化。

时间回溯到2009年3月,攀枝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踏上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新征程,一系列围绕环境治理的主题活动陆续展开:“老少携手同行,共建美好家园”、“美化城乡环境,巾帼主动作为”、“三十万职工齐动手,共建美好家园”等以“七进”活动为重要载体的主题活动迅速展开;报纸、电视、电台、网络、通信、户外公益广告、社区板报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总体动员。

全城动员,全员投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初,攀枝花市捧回了“2009年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市(州)二等奖”,紧接着《攀枝花市城乡风貌塑造专项规划》出台。就在攀枝花市民热议这个规划的时候,由攀枝花市和米易县、盐边县组成的四川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诞生,攀枝花由此掀起了环境治理的新高潮。

环境治理的升温体现了阳光花城居民的愿景。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方面体现着居民的“宜居”诉求,一方面又承载着变“废”为“宝”的可持续性发展。“治理环境,总的来说就是应该让群众得实惠。”一位攀枝花市民对记者说。

谋求发展 上下齐心干

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治理“五乱”、打造特色风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重点,攀枝花着力创新工作举措,增强环境治理实效。

——领导包抓,部门帮扶。由17名市级领导分工对口联系5个县(区),协调解决治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71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对口帮扶60个乡镇(街道)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推进了39个乡(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56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0个示范村建设。

从各级城管、公安、建设等部门抽调力量组成联合执法队伍,针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和“五乱”现象等治理中的关键部位和突出问题,集中开展联合执法。

通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四乱\’”为载体的系列活动,市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示范引领,塑造特色风貌。按照“四注重、四提升”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攀枝花市选择了市场、街道、乡镇、村庄等10类56个示范点,开展特色风貌打造,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改造、建筑立面整治,进一步彰显城乡风貌特色和山水园林城市特点。

截至今年9月底,东区花城打造的14个项目已完工13个;西区完成了主干道沿线建筑物立面整治工程;仁和区投入资金2563万余元,进行城乡风貌塑造;米易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83平方米;盐边县“五乱”治理中,清理施工现场卫生死角垃圾7.9余吨。

(压题照片:炳草岗新貌 陶正泉摄)

新闻推荐

李登康报道最近米易党校针对目前农村党员干部文

本报讯(李登康报道)最近,米易党校针对目前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党校的培训内容理解力、接受力受限等实际情况,通过编写《米易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辅导教材》,助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